在平板產業上,等離子和液晶兩大主流技術陣營誰優誰劣之爭由來已久。而其中佳能和東芝主導的SED顯示技術也被認為是在技術層面可能與等離子和液晶技術抗衡的新型顯示方案。不過,時至歲末這一兩強爭霸、一小求生的局面可能面臨巨大轉折。
近日,據外電報道,松下、佳能、日立將共同出資建設第八代液晶面板線。而此前佳能是SED技術的主要支持者,日立更是等離子產業的主要支持廠家。同時,更有準確消息表明東芝在受專利權案牽連被迫放棄SED項目后,正式退出與松下和日立在液晶面板產業的合作,轉而投靠夏普門下。
在這些報道中筆者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四家電子業巨頭紛紛看好液晶電視領域的發展潛力,并決定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大規模進入液晶產業領域。而此前除東芝外,其它三家的主要精力均不在液晶領域,而集中在等離子或者是SED產業。
此次四家巨頭的集體轉變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全球顯示行業,等離子產業已經進入后增長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停止增長甚至進入負增長階段。美國研究公司iSuppli表示,等離子顯示器廠商面對液晶顯示器(LCD)廠商的激烈競爭,今年全球等離子面板營收將成長至86億美元,較去年增加12%,2008年時可望達到102億美元的高峰。但到2011年時,等離子年營收將萎縮至87億美元,盡管出貨量有成長,但廠商將因LCD等其他技術的夾擊而削價競爭。
而與等離子市場前景不佳相比,液晶產業卻被廣泛看好。據日本市場調查公司My Voice Communications公布十一月初對日本國內平板電視購買意向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計劃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的電視選擇類型63.1%傾向于液晶電視,其次是PDP電視占29.9%,背面投射型投影儀電視(背投電視)占2.5%。而日本國內市場是主要的等離子電視市場之一。
另據研究表明,07年等離子電視液晶開始告別主流的42英寸尺寸,而將主要產品放在50英寸及其以上尺寸。分析認為,等離子由于自身技術的局限性,在42英寸市場上綜合性能沒有競爭優勢,同時液晶產品價格下降過快,進而導致等離子電視在42英寸市場上的萎縮。目前42英寸平板市場全高清產品,等離子產品僅有松下一個型號(業內認為該款產品存在巨大的技術不成熟的嫌疑)。而索尼、廈華等知名彩電企業在這個規格尺寸上已經實現產品的全面全高清化。巨大的性能差距是導致等離子產品在42英寸領域失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