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會淘汰不尊重它的企業
在國慶平板市場上,面對外資品牌發動的價格戰,一批國內老牌彩電企業紛紛招架不住。據中怡康調查顯示,CRT時代蟬聯十幾年國內彩電冠軍寶座的長虹,居然連平板銷售的前十名都沒能擠進去。除此之外,多家外資企業也爆出銷售不佳的報告,比如與長虹一樣沒有進入前十名的日系大佬松下。
平板時代,無論是國內彩電企業還是國外彩電企業,都面臨著新的競爭環境。近三年以來,國內彩電市場,以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為代表的平板產品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出現爆發性的增長。數據統計表明,和03年十萬余臺的平板電視銷量相比,今年前三個季度,1-9月我國共生產平板電視1161.0萬臺,同比增長66.1%,預計國內市場年銷售量將超過700萬臺。在國內市場彩電銷售數量,平板電視已經超過兩成,銷售金額更是超過彩電市場的半數。
但是擺在眾多彩電企業面前的巨大新興平板市場,卻不是一塊煮熟的肉:想吃就能吃到。就拿長虹來講,其彩電總體銷量一直名列前茅。在其最輝煌的時期曾經十四年蟬聯國內彩電銷售量的冠軍寶座。但是進入平板時代以來由于一系列的決策失誤,長虹只能淪為國內市場的二級品牌。
據業界資深人士介紹,在03年長虹與美國的彩電出口業務遭受反傾銷調查,同時負責長虹彩電出口業務的美方公司APEX又長期拖欠長虹產品銷售款項。二者導致四川長虹04年36.8億元的虧損。與此同時,在國內彩電企業,例如海信、廈華、創維紛紛把主要產品方向轉向平板電視的背景下,長虹依然堅持發展以CRT背投為主的彩電業務,并把背投產品作為未來的產品方向。在06年,未來電視發展方向已經明確的情況下,長虹依然投產了一塊新研制的“虹芯一號”數字自動會聚芯片。該芯片僅限主要用于背投電視產品。
與長虹的錯誤決策類似,松下在平板時代,在國內市場的落后也源于錯誤的市場定位。作為全球最大的等離子電視企業,松下在國內彩電市場一直堅持等離子電視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但是受制于消費能力和應用空間的限制,等離子電視在國內市場的弱處顯而易見。今年來等離子彩電視市場占有情況先升后降的事實也說明了之一點。據信息產業部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國內平板市場液晶電視產量和等離子電視產量的比例達到驚人的20:1。一時間,等離子退市的傳聞不脛而走。
面對國內平板市場巨大的蛋糕,一個彩電企業如何才能在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條件下獲得競爭的勝利,無疑是擺在每個企業家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細細分析長虹和松下在平板時代的失利不難看出,二者的共同之處是不能有效把握市場需求,選擇了不符合市場的前進方向,結果在新的競爭面前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