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IT行業越來越趨于薄利的今天,廠商的“年返”成為分銷商利潤中非常重要的一塊蛋糕。時間進入11月,距離年底已是越來越近,在這個渠道商和店面零售商傳統意義上的“淡季”,終端消費者的銷售壓力越發沉重。而行業采購,則成為廣大商家尋求突破的方向,如何做好行業單?行業采購的突出特點是什么?本期合肥專題,讓我們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年底沖量 迎難而上
年底沖量難不難?“當然難,從11月開始到12月中旬,這段時間本來就是市場淡季,12月底生意可能會相對好一些,但是你不可能僅僅把寶押在寒促上,在11月份這樣的淡季,也要爭取有所建樹。”做同方的一位產品經理向記者表示。“當然,即使很難,沖量也是必須的,硬著頭皮,我們也要沖。能不能拿到廠家返點,對于分銷商來說,這個差距是很大的,首先是年返,如果完成任務量,廠商會對經銷商有一定的返點。對于這個任務量,廠商的規定很嚴格,即使差一臺沒完成任務量,也不會得到返點,一年的努力都將會白費。現在做IT,利潤已經很薄,因此年返這一塊的純利潤,分銷商是非常看重的。當然,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廠商給你的任務量是否能夠完成,決定著以后你在廠商未來的渠道調整中能占據什么樣的一個位置,這一點直接關系到公司的生存。”
合肥未來的郭經理也表示,廠商一般會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量來給分銷商定任務,而不是盲目地去定。任務量的制定,第一是按照市場份額,第二會配合分銷商進行協調分配。分銷商能否完成廠商制定的任務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分銷商的發展能不能跟上當地市場的發展節奏,從某種程度上講,沖量雖然辛苦,但有時候對于分銷商來說更是一種促進。“現在廠商在尋找分銷商的時候,對其實力肯定會有一定的要求。能完成任務量,才跟你去合作。現在廠商的生存壓力也很大,必須保證每年的生產量要銷售出去。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雙方都需要格外努力。”郭經理還表示:年底沖量,遇到的困難還是很多的,首先是要經歷從十一黃金周結束到12月末的這段零售市場的淡季,其次,各品牌在年底都在沖量,特別是有些全年銷售狀況不佳的品牌,會把價位拉得特別低,死拼全年最后的市場,使得市場競爭格外激烈。
另一位渠道經理則表示,整個沖量過程中,公司都會積極努力向外推產品,實在完成不了的,最后也會把它吃進來,因為12月底距離春節休市還會有一段時間,一二月份也可以慢慢消化庫存。但是截至到12月底,必須把貨一次性全部提進來,雖然這樣明年的任務完成量會增加壓力,但是為了年返,搏一搏也是值得的。
而幾位渠道經理都一致認為,在這樣的零售淡季選擇沖量,行業銷售絕對是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