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06年度國產品牌承受了面板資源及進口品牌四季度價格大幅下調的雙重壓力,但以創維、海信、TCL、廈華、康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依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蔡瑩給出了兩個數據:2006年,國產品牌銷量占據了國內液晶電視64.46%市場份額,銷售額占有率為52.28%。
此外,剔除北京、上海等40個省會及商業發達城市,國產品牌在二、三級市場的占有率具有更明顯優勢,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達到74.08%和64.15%。其中創維、海信、TCL三個品牌在二、三級市場的占有率達到42.12%和35.92%。國產品牌牢牢掌握了液晶彩電二三級零售市場的主導權。
但這并非十足的好事。中國家電網主編呂盛華指出,從目前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分析,2006年對平板電視熱銷局面貢獻最大的依然是價格因素,平板電視市場是賺了人氣但不掙錢,價格的快速下降導致產品利潤大幅縮水。
2007年的硬仗
“未來兩年液晶電視整體市場規模增長幅度應保持在80%左右,2007年為700萬臺左右,2008年1200萬臺。”蔡瑩表示。
但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副總裁、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卻認為這個數據稍顯保守,“我們廠家認為,2007年平板電視銷量會翻番,達到900-1000萬臺,其中液晶電視占到90%以上。”
蔡瑩認為,國產品牌依然會領跑國內平板電視市場,“隨著二、三級城市銷售比例的不斷增加以及應用技術的不斷改善,國產品牌在整體市場規模的優勢將比2006年更為明顯。”“隨著上游面板平均價格的逐步走低,在一級城市大屏幕市場競爭中,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將呈上升趨勢。”
雖然如此,但國產品牌若要保持在47英寸以下液晶電視市場份額的絕對優勢,2007年還有硬仗要打。進口品牌產品銷售額比例大于銷售量比例的現象在液晶電視上比較突出,銷售量排行前15名內的進口品牌銷售額市場占有率都高于銷售量占有率,平均幅度在2個百分點左右,此即意味著,與國產品牌相比,2007年進口品牌依然具備較大的價格空間。
“2007年平板彩電在中國的發展依然處于一個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形成的非理智高速發展區間,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國外品牌會將競爭的規模、地域進一步擴大,針對細分市場的產品定位和價格調整也會進一步到位,在高速發展的市場空間賺取最大利潤。”呂盛華認為國產平板彩電企業需充分利用在CRT電視上積累的銷售渠道、促銷方式、服務網點等資源優勢,時刻保持清醒,不能有半點失誤。
提及CRT電視,也顯示出中外彩電企業的不同。有別于日、韓系企業,國內平板電視廠家大部分保留了CRT彩電的生產和銷售,且在市場份額上比平板電視還高出11.31個百分點。“CRT對國內企業乃至中國彩電行業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CRT電視的穩定銷售和利潤是國內品牌參與競爭的基礎。”隨著農村條件的改善,CRT電視在農村市場還會有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希望國內企業在參與平板電視競爭的同時,仍然保持對CRT電視市場的關注。”由此,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處長蔡瑩也發出呼吁:希望政府能盡快在與重點生產企業溝通協商的基礎上,提出一個符合國內市場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利用政府職能對整體市場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以保證國內整個彩電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