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商用市場是投影機市場的絕對主流,那么當今教育及商用投影機在技術、應用、產品等方面都呈現了怎樣的情況與趨勢?當前有哪些主流教育及商用投影機可供選擇?它們的表現如何?在激戰正酣的2006世界杯足球賽賽場上,如果說球隊證明自己實力的終極辦法是用腳說話,那么在聚集了眾多期待眼球的會議室、報告廳和教室中,演講者征服聽眾的最有效方式或許就是用“投”說話了——以投影機投射出來的超大畫面來盡情展示自己的才思,使聽眾在一場視覺盛宴中獲得最豐富、最有價值的信息。而對于投影機廠商,無論把產品描述得如何“天花亂墜”,欲贏得用戶青睞,最終也得用“投”說話了!
當然要想讓更多廠商和個人通過用“投”說話來體現價值、贏得機會,并讓更多的伙伴收獲于視覺盛宴,那還有賴于投影機本身在市場、技術與應用上的發展,而對于我們——不論是用戶、潛在用戶,抑或僅僅是對投影機感興趣的人,都有必要對這方面的最新發展形成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和把握。
單純看絕對數字,目前全球投影機市場的容量還不算很大,但增長迅速。2005年全球投影機市場銷量約為500萬臺,預計今年可能達到650萬臺的規模。就區域市場來看,美國市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投影機市場。亞太地區則會達到全球需求量的15,其中充滿活力的中國市場在去年實現了30萬臺的銷量,今年預計可達到40萬臺。但就在中國這三四十萬臺規模的市場中卻涌進了差不多40個主流品牌,且沒有任何品牌取得2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一方面顯現出激烈競爭,市場尚待成熟;另一方面也給那些敏銳的后來者預留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顯然,把握教育與商用市場是各個廠商擴張自身空間的關鍵:教育行業市場占有率達到五六成,商用市場占有率近三成(家用投影機市場尚未形成足夠規模),而且教育行業去年用于采購投影機產品的資金總量就達到15億元,可見教育行業仍是投影機產品的最大買家。但一個需要注意的趨勢是,在教育市場呈現嚴酷價格戰的背景下,商用投影機的銷量從去年開始大幅增長,教育與商用市場前高后低的比例正在向更加均衡的比例發展,Epson、NEC、日立、BenQ等主力廠商在產品和營銷模式上也正更多地兼顧商務零售市場。
作為主力目標用戶,教育行業對投影機有著怎樣的需求呢?《教育技術資訊》雜志調查給出了答案:由于LCD技術推出的時間較長,已經形成一些口碑較好的品牌,所以教育用戶多選擇以LCD機型為主的日系廠商產品,而在面對基于晚些推出的DLP技術的產品時,態度就稍欠積極。但隨著DLP技術的推廣,DLP機型發熱量低、防粉塵的特性也使得普教用戶開始垂青于DLP產品。
調查表明,普教用戶采購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產品價格、技術指標,而是與“應用”相關的產品質量、服務支持、耗材成本、功能設計等因素;在功能設計方面,防塵、低噪音、自動梯型校正、網絡管理功能普遍受到關注,而高教用戶更關注無線技術在投影機中的應用;性能指標方面,高教用戶選擇的亮度范圍主要集中在3000ANSI流明左右,普教用戶選擇的亮度范圍主要集中在2500ANSI流明左右。
另外,調查結果還顯示,高教和普教用戶對已采購的投影機關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燈泡壽命”和“亮度”無法達到標稱值上:燈泡使用時間往往達不到標稱的2000小時,使用1500小時左右時就已經基本無法正常使用;如果以普教平均每天使用4至6小時,高教平均每天使用8至10小時計算,普教一年半左右需更換燈泡,而高教不到一年就要更換;以目前教學用投影機1萬~2萬元的價格,燈泡2000~3000元的價格,以投影機平均使用5年淘汰更新估算,用戶在投影機燈泡上的花費將占到總擁有成本的一半左右。
如此計算得出的成本消耗是相當驚人的。
由于投影機在教育市場的占有率最大,所以其在核心技術、亮度、分辨率發展態勢上也基本與教育用戶的需求特性相吻合。去年全國投影機市場總量約為30萬臺,其中LCD機型將近20萬臺,DLP機型約為10萬臺,但在DLP的普及攻勢下,DLP機型的比例會在未來呈上升之勢。市場上絕大多數的需求來自2000流明以下、2000至3000流明、3000至4000流明的產品,尤其后者正越來越多地進入中高端的教育及商務應用領域;更高亮度的產品適用于超大型場合,總量需求相對較小。
幾年前SVGA產品和XGA產品還各占50%的市場,而順應市場對顯示品質要求的提高,前年XGA產品的市場份額就已遠遠大于SVGA產品。但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性差異還較大的國家,包括教育用戶、小型企業用戶、SOHO族群等的低端用戶仍廣泛存在,SVGA產品的絕對需求量依然相當大。SXGA+產品僅面向高端用戶,需求量較小,但也具有可觀潛力,日立、NEC等相繼在中國引入新型高端產品,也正是看中了金融、電力、電信、高教、軍隊等行業對高端產品的特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