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CRT電視向平板電視的過渡中,中國的彩電企業顯示出與全球產業發展截然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集體扎堆液晶電視。在全球范圍內,作為液晶電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等離子電視在中國兩年來一路走低,和者甚寡。直到今年下半年,長虹與彩虹集團巨資投入興建等離子生產線,或將意味著等離子有可能從逆境中突圍而出。
中國從2002年即開始發展等離子產業。在2002年至2004年的前三年時間里發展迅速,基本上與全球同步,但到了2005年至今,等離子產業的發展速度大大滯后于全球產業發展,也落后于液晶在中國的發展。
據市場調查公司賽諾的分析報告,2006年1月至8月,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超過100%,今年將突破400萬臺,而等離子的銷量為38.8萬臺,尚不及液晶的十分之一。
造成我國等離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技術上的落后。廈華公司副總經理曾慶將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等離子產業的關鍵技術上掌握不夠全面,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等離子的核心生產技術主要集中在韓國的三星、LG,日本的松下和先鋒等公司手中。
等離子的核心技術包括顯示技術、邏輯驅動技術以及濾波玻璃技術。顯示技術從基礎技術的研究到性價比產品的量產,需要時間比較長,中國企業在這方面起步較晚。邏輯驅動技術跟顯示技術密切相關,雖然西安交通大學等研究機構也在研究邏輯驅動技術,但是仍然停留在研發階段,沒有實現產業化。而等離子特殊的發光原理,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視線,需要濾波玻璃。與日韓相比,中國濾波玻璃產業整體規模相對效小,基礎相對薄弱。
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市場策劃中心總經理吳定剛分析,之所以很多企業不愿意進入等離子產業,一是等離子的上游產業鏈資源主要集中在韓國和日本幾個企業,而液晶產業鏈則相對比較開放;二是渠道商對液晶的關注度遠遠高于等離子,比如渠道商在報紙等廣告里打的基本上都是液晶的降價消息;三是在輿論導向上有錯誤的引導,導致消費者對等離子有誤解,認為等離子不如液晶。
于是在中國就形成了除上廣電專做等離子外,只有長虹兼做等離子和液晶,其他公司基本上都主攻液晶的格局。賽諾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平認為這種戰略布局缺乏差異性,是一種同質化的思維模式。“如果你的企業或產品不能與眾不同,那么你就只能靠低價。”這就是中國液晶市場價格戰慘烈的原因。
而在日韓,液晶和等離子產業格局相對均衡。松下、日立只做等離子;夏普和索尼只做液晶;LG和飛利浦有60%到70%的力量主攻等離子;三星和東芝則主攻液晶。
今年3月27日,長虹集團與彩虹電子共同出資成立“北京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元,雙方各占50%股權。10月10日,兩家公司簽訂增資協議,將雙方合資的等離子項目資本金從200萬元驟增至18億元。長虹集團、彩虹電子分別占有80%和20%的股權。
目前,長虹和彩虹聯合建設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已經在四川綿陽破土動工,總投資額達8億美元,前期投資3億美元,進行生產基地建設。
按照計劃,該生產線將在2008年3月正式竣工投產,量產后將達到年產200萬塊等離子屏的生產能力,規模將相當于目前世界排名第五的日本先鋒公司的生產能力。
彩虹電子是國內少數幾個擁有等離子技術基礎的公司之一。彩虹電子等離子項目總經理賈云濤說,彩虹電子從1996年開始,先后與西安交通大學和俄羅斯國家氣體放電器件研究所合作,跟蹤國際新型顯示技術。2000年獲得國家計委批文,建成中國第一個等離子開發的試驗線,投資將近三億元。彩虹電子的核心設備全部來自日本、韓國有行業銷售業績的制造商。在這幾年中已經申請135項專利,目前獲得授權的有18項。
“雙虹計劃”中還引入了韓國的歐麗安等離子公司負責生產線設計等技術要素。歐麗安等離子原屬韓國大宇公司的子公司歐麗安電器,該公司于1993年最先開發出等離子產品。由于受到金融危機和大宇集團解體的打擊,該公司被三星SDI、LG電子等企業趕超。2002年該公司等離子生產部門成立了獨立的歐麗安等離子公司,在等離子技術領域擁有171項專利。
在等離子市場不斷下滑的時候如此大規模進入,長虹此舉被業界認為是一場豪賭。在今年年初,長虹與TCL、創維、康佳等三家彩電巨頭聯手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后來又有京東方的加入,進軍液晶產業上游,意圖擺脫對國外企業的依賴。年末,長虹又發動“雙虹計劃”,開始了液晶、等離子兩條腿走路的產業布局。
長虹在等離子上的決策有它的數據支撐。上海松下顯示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孝齊說,按照松下的預測,到2010年,全球電視的需求量大概是1.87億臺,CRT可能還會有7500萬臺,比現在15000萬臺的數字減少一半,背投可能會有一百多萬臺,液晶可以發展到8600萬臺,而等離子將達到2500萬臺,占到13%的比例。
如果中國和世界的比例同步,中國現在一般年銷售彩電在3000萬到3500萬臺,按10%計算,到2010年中國市場的等離子的機遇大概有300萬到350萬臺的市場份額,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等離子和液晶在技術上各有優劣。吳定剛說,等離子的可視角度是160度,跟CRT的可視角度是一致的,遠遠高于其他的平板電視。等離子特殊的發光原理決定了它沒有響應時間的概念,或者說運動圖像沒有拖尾現象,很適合看運動的圖像,同時動態功率低,壽命更長。而且不會因為對比度差來調高亮度,對人的眼睛是健康的。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說,PDP(等離子顯示器)最大的缺點就是屏幕尺寸不夠多樣化,現在能看到的最小尺寸是37英寸。另外由于它自發光原理,導致長時間顯示高亮度,高對比度的靜止圖像時,容易產生殘留影響,甚至灼傷屏幕。另外,因為等離子全數字化,造成了量化噪聲、時間抖動噪聲和空間噪聲,在顯示較暗圖像時,這些噪聲對圖像干擾較明顯。
所以,等離子和液晶在市場上應當各有側重。曾慶將認為,等離子產業要發展,一定要把自己的特點鮮明地提出來。等離子從目前來看,適合做得更大,從而避開與液晶的直接競爭。另一方面,等離子的銷售跟每個國家的居住環境是有關系的,英國每個家庭獨立一套房子,所以等離子需求很大;而在法國就比較擁擠,所以銷售等離子比在英國困難得多,并不是每個家庭都需要等離子。
事實上,在中國等離子更適合一些商業用途,比如機場、證券、商業、娛樂,但不同的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在性能和功能方面也會有所不同。作為中國的等離子企業,應該針對不同的市場生產出不同的產品;而且分銷商也要針對不同群體、客戶市場去區分銷售模式,真正實現差異化競爭,贏得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