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納四維(廣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納四維」)完成數千萬元Pre A+輪融資,投資方為中科院創投。本次融資資金將用于產品研發、公司運營和設備采買。在今年1月,「廣納四維」剛獲得來自中科創星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廣納四維」成立于2021年,專注AR衍射光波導微納光學器件的研發和生產,主要產品有AR衍射光波導顯示器件、微納光學器件、AR-HUD抬頭顯示等。
值得注意的是,「廣納四維」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共同孵化。團隊依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近20年的納米材料研發和尖端納米加工技術積累,以光學設計為核心,通過自主研發,形成了納米壓印和刻蝕兩條完整的衍射光波導顯示器件制造工藝路線,具備從制備母版到制備波導鏡片,再到切割封裝、器件檢測的全流程研發生產能力。同時團隊自研的高性能體全息材料已成功實現了完全國產化自主可控。
AR衍射光波導是當前AR近眼顯示技術中備受青睞的光學方案,具有輕薄、設計靈活、視場角(FOV)大、眼動范圍大、量產性強等優勢。目前,業內已經有微軟、Magic Leap、OPPO等廠商的AR眼鏡采用衍射光波導的顯示方案。
可以說,這一技術路徑已經初步得到驗證,今年以來更是不斷實現著突破性進展:前沿產品顯示模式從單色邁向全彩,視場角不斷擴大,亮度得到提升,同時設計上也愈加輕薄,有助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真實、沉浸的增強現實體驗。
但「廣納四維」CFO魏錫科也坦言,目前衍射光波導方案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彩虹紋和漏光現象是其顯示效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色彩均勻性的提升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此外,由于視場角相對較小,其顯示效果與消費者對于AR眼鏡的期望效果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上述提到的微軟、Magic Leap等主流AR眼鏡廠商多采用納米壓印進行波導片批量化生產。但納米壓印技術受限于壓印膠層折射率,使得整體基材難以實現較高的折射率,因此在不犧牲其他光學參數的前提下FOV難以獲得更大的提升。
針對這一痛點,「廣納四維」創新刻蝕工藝,實現在高折射率材料上刻蝕制備更為復雜多元的納米光柵結構。蝕刻工藝建立在納米壓印基礎上,技術門檻更高,制備工藝更加復雜。魏錫科介紹道,刻蝕工藝可以更好地還原光學設計,同時通過使用更高折射率材料,在未來的大規模量產中,其顯示效果和穩定性也會更加突出。
基于刻蝕工藝和自研光學設計軟件,「廣納四維」研發的衍射光波導顯示器件FOV最大角度達到了110°,在光學性能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彩虹效應,并且在同等FOV條件下,漏光、色散、色彩及亮度均勻性等光學性能指標也得到了相應提升,進一步滿足下游廠商和消費者的需求。
目前,應用于AR眼鏡的衍射光波導顯示模組是「廣納四維」的核心產品。魏錫科透露,公司已在廣州黃埔建成全彩波導片的中試線,并已與國內外多家頭部廠商建立初步合作。同時,公司重點布局了應用于智能汽車的AR-HUD抬頭顯示,自研的高性能體全息材料已實現了全國產化。
魏錫科表示,未來「廣納四維」將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廠商開展合作,基于客戶需求進行產品研發和迭代,為AR行業提供性能更佳、成本更低的光學顯示方案。同時,公司在正常融資的基礎上,還將積極探索更高效、可持續的經營模式,提升盈利能力,確保公司長期穩定地高效發展。 投資人說
本輪投資方中科院創投數字技術團隊表示:“三維顯示與交互變革,有望推動AR 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終端。衍射光波導作為公認未來AR光學主流技術,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和廣闊的應用空間。
“「廣納四維」是國內極少擁有從材料、光學設計到多種制造工藝全鏈條制備技術的企業,具備明顯的稀缺性。在復雜光學設計需求和產品性能的理解方面更是優秀,已獲得國際頭部客戶的認可;趫F隊十余年的技術沉淀與三年左右的產品打磨,現已具備穩定量產能力。我們看好「廣納四維」接下來在AR顯示光學中的卡位,相信企業將成為AR光學產業鏈中的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