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三星QD-OLED面板即將開始量產。作為全球第二家量產OLED顯示面板的企業,三星QD-OLED將帶給行業怎樣的改變呢?
三星自身,似乎不將QD-OLED作為“賭注”
在OLED顯示的發展歷史上,三星有著超然的地位。特別是早期的OLED手機產品,幾乎只有“三星”一個品牌。
“三星手機長期壟斷OLED手機市場”,這甚至成為了三星銀河系列手機差異化崛起的“最強武器”。為此,作為全球手機產業的另一巨頭,蘋果公司不得不投入巨資支持日系面板企業JDI、三星最大面板競爭對手LG等開發更為先進的液晶手機面板,以及此后的OLED面板。
事實上,恰是三星對早期OLED顯示面板的壟斷和自產自銷,成為蘋果顯示面板采購更為多元化、2014年蘋果巨資投入micro LED顯示創新企業的“決定性”因素。那么,目前的QD-OLED彩電顯示技術上,三星會不會上演“自產自銷”戰術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在彩電用OLED面板上LG早已經順利布局、實現大規模生產。三星在大尺寸OLED顯示上沒有先發優勢、更沒有壟斷地位。另一方面,三星長期以來將QLED背光液晶電視、mini LED背光液晶電視作為“高端主打”,短期內三星也不好“自己打自己臉”。
行業調研機構Omdia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Mini LED電視出貨量將達到200萬臺左右,同期OLED電視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650萬臺左右。預計出貨的200萬臺MiniLED電視中,包括三星的150萬臺、LG的30萬臺——即三星在mini LED上的優勢已經確立,三星不可能因為QD-OLED顯示面板開始量產而簡單放棄既有優勢。
且初期的QD-OLED顯示面板產能、品質穩定度、市場接受度等,都需要時間來檢驗。作為高端液晶顯示技術的既得利益者,三星沒有理由為了支持QD-OLED而在mini LED背光技術產品上“減量”冒險。
即,雖然三星很可能按計劃在11月份開始量產QD-OLED面板、在2022年美國CES展會展示QD-OLED彩電新品、在2022年春季正式上市QD-OLED彩電產品,但是在三星的彩電供給線上,QD-OLED技術的地位超過mini LED最完美的預期也至少還需要兩三年以上的時間。
向第三方供給QD-OLED,三星更看重造勢
近日,據外媒報道,日本索尼公司決定采購三星顯示的TV用量子點有機發光二極管(QD-OLED)面板,最早將于11月中旬從三星顯示采購。此前,索尼一直從LG采購OLED彩電面板。在全球OLED彩電市場,索尼是銷量僅次于LG的品牌,在全球OLED彩電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OLED電視整體上處于萬元區間。5000元機型,只是最近幾個月才出現的產品。這就決定了哪些品牌在高端市場更受歡迎,哪些品牌就有實力在OLED產品上一展身手。OLED彩電這種高端地位,決定了索尼作為這一產品線的主力之一的必然性。
不過,就全球彩電行業而言,支持OLED技術的品牌已經高達19家之多。就國內市場而言,也有包括海信、東芝、創維、飛利浦、華為、小米、索尼、LG、康佳等眾多品牌推出了OLED電視。這使得OLED電視市場始終是“面板少、品牌多”的格局。顯然,這種行業供給格局,有利于三星QD-OLED技術拓展第三方品牌。
而從索尼等品牌角度看,OLED電視的銷量多少的瓶頸并不出現在“需求端”,甚至并不出現在“價格端”,而是出現在上游面板供給數量上。對于此前唯一的OLED彩電面板供應商LG而言,最大的難題也是“那么多小弟品牌,如何分配有限的OLED面板蛋糕”。這一格局也讓三星出售QD-OLED面板并非難事。
事實上,即便三星如期量產QD-OLED面板,其能夠在2022年為行業帶來的產能增加,也僅僅是每月3-4萬片8.5代玻璃基板。這個增量,甚至不如2021年LG廣州工廠量產和擴產為行業帶來的增量——LG廣州工廠目前正在沖刺每月9萬片8.5代玻璃基板的產能。從這個角度看,行業也不擔心三星QD-OLED量產,對2022年OLED面板消化造成壓力。
即整體上,OLED面板是供不應求的。OLED在產能規模上,就不具有對抗液晶顯示的能力。三星的加盟,短期內也改變不了這一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三星彩電產品線的既有布局,三星既不會用QD-OLED產品線代替mini LED產品線,也不會限制QD-OLED的第三方采購:而且,很可能會有更多的三星QD-OLED第三方品牌用戶,這意味著“造勢”——通過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策略,進一步支持三星QD-OLED面板線的加速投資和建設,讓三星更快的成為媲美LG的OLED大尺寸顯示技術供應商。
從單極到多極,OLED電視迎來大發展期
“每種新興的顯示技術,早期市場都是由少到多的過程。”目前,三星加入OLED彩電顯示陣營,被認為是OLED彩電產業鏈近年來最大的變化。行業供給渴望從LG單極,向未來多極格局轉變。
無論是LG的白光偏光片OLED技術,還是三星的藍光量子點OLED技術,在OLED核心成膜工藝上依然都是“蒸鍍工藝”。而目前,掌握量產型蒸鍍OLED工藝的企業不僅是LG和三星。我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深天馬、和輝光電等企業也掌握了這一技術。其中,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是全球最大的彩電面板供應商之一。
即從蒸鍍型OLED彩電面板的最核心技術角度看,三星和LG均很難構成絕對性壁壘。如果三星加入OLED彩電面板市場,切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相信很快就會有其它大型面板企業“跟進投資”。
同時,日本JOLED為代表的新興企業對“噴墨印刷OLED”技術的驗證也取得了初步成功。我國企業華星光電投資了JOLED,并計劃在廣州建設一條8.5代大尺寸印刷OLED產品線。印刷OLED技術理論上更適合大尺寸彩電面板制造,并能夠很好的節約OLED面板制造過程中的眾多成本。
面對可能的,更多對手進入彩電OLED面板產業的趨勢,LG作為現在的行業唯一大佬,給出的計劃則是,繼續投資韓國10.5代OLED面板線和規劃廣州第二條8.5代OLED面板線。
不過,OLED新興顯示技術的競爭不僅僅只在彩電產品上,除了已經實現很高普及度的手機面板外,IT類OLED面板的需求也在大爆發。根據 UBI Research 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10英寸或更大尺寸的OLED面板出貨量首次突破1000萬片。其中,TV面板占據不到三分之一,剩余的則是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面板為主的產品。且隨著蘋果新一代 iPad 等產品加速轉向OLED面板,未來中尺寸OLED面板需求還將保持翻倍式的成長。
為此,三星和LG都在建設針對IT需求的OLED面板6代生產線。行業分析認為,因為要加大對IT OLED面板的投資,這會分攤三星和LG在彩電OLED面板上的投資能力。后者將是其它顯示面板企業的“時間機會”。
總之,三星QD-OLED面板的正式登場,將徹底改變OLED彩電顯示產業鏈的既有格局;甚至對整個OLED顯示產業的發展和投資步調都有“巨大的結構性影響”。這些改變,整體上將非常有利于OLED顯示技術在更多的場景和終端產品上的加速普及。以三星QD-OLED為代表2022年或將是OLED彩電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