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學顯示市場投影與平板之爭風起云涌,成為左右行業發展方向的重大事件。一些廠商,也在這一趨勢之中“選邊站隊”,構成了一股市場分裂的潮流。在國內教學多媒體市場,各企業都在尋求新的發展,或是技術或是產品或是平臺,當然也有企業的選擇與眾不同:不是技術選邊,而是用創新實現“競爭力”和“市場格局”的重塑。
深耕行業,企業應更“懂”教育
“墜入技術路線之爭陷阱的廠商,往往在戰略決策上犯了‘用技術優劣的評分,取代客戶需求的分析結果’的主觀錯誤。”在行業資深人士觀點來看,平板與投影之爭的本質,不應該是技術優劣定勝負,而應當是“客戶需求定乾坤”——誰更符合客戶需求,誰就是最正確的產品。據了解,目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占投影內容比例最高的是以文字為主的教學投影素材,占日常使用比例的50%以上,而文字內容對教育投影機畫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具備高清高亮激光投影機,成為了越來越多的教育用戶首選對象。
2017年三季度,教育部推出了“教學交互白板”產品的首個“技術規范”。這個規范中,除了重要的技術細節標準外,更是首次明確了“教學顯示”產品的“底線需求”標準:教室小于50平米,教學人數小于30人,應配置大于70英寸的教學白板;教室在50-70平米,教學人數40-50人,應配置大于85英寸的教學白板;教室大于70平米,教學人數大于50人,應配置大于100英寸的教學白板。
如果對教育部這個標準要求缺乏直觀的理解,另一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教室面積-學員人數-白板顯示面積”之間的“正比”關系。即,在家用彩電市場,過去四五十年,經歷了平均顯示尺寸從10英寸到20英寸、30英寸,乃至現在的55英寸的發展;而且彩電產品的顯示面積還在進一步的向65-75英寸進步——在后者的尺寸目標上,上游面板企業僅在國內就已經投入近2000億元投資規模的生產項目。
“現在幾個人觀看的彩電,都在追求六七十英寸的畫面;幾十人的教室,到底配備多大的顯示畫面才‘最有利于’全體學生觀看呢?這是一個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
在筆者的了解中,教育裝備顯示產品的歷史,經歷了從CRT電視時代、數字背投時代、數字正投時代,到目前投影與交互液晶并存的“市場升級過程”。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教學顯示面積不斷提升的過程:CRT電視最多能提供34英寸的畫面,數字背投則提供40-60英寸的畫面,進入早起正投影時代,顯示面積擴大到80英寸。而現在的交互平板產品則主要集中在60-80英寸,先進激光投影產品邁上了100英寸以上量級的新高度……
“我們看到,每一次顯示技術的革新,最大的變化就是‘畫面越來越大’——家用如此,商用如此,教育市場也是如此”。能夠提供更大、更清晰的視野,就是教學顯示最基本的需求。這也符合教育部白板標準,首次以官方立場明確教室顯示產品配置尺寸的“良苦用心”。而“畫面更大”,這恰是“激光投影白板”產品所具有的核心優勢。
教學交互新征程,打造 “巨幕”教育時代
一個家庭的彩電畫面更大,好處顯而易見——視聽震撼感顯著增強。但是這不是“必須的用戶需求”。而一個教室的多媒體畫面更大,好處除了震撼性,更包括對“后端座位上的同學、對側面方向上的同學”,提供更“清晰的畫面”,這種“必須的用戶需求”。
近年來,緊緊抓住信息化教學市場的發展規律,隨著激光光源應用優勢見長,激光教育投影機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學校對硬件水平的整體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尤其在清晰度和亮度上更是明顯。激光投影產品創新的歷史趨勢,很多企業都推出了大尺寸產品,實現了教學交互互動“巨幕時代”的升級。嶄新的超大尺寸顯示系統,極好的平衡了“不同座位上觀看”的視覺清晰度需求,尤其是保障了后排學生的觀看需要,順便的解決了很多家長的“座位之爭”。
超大尺寸白板產品,改變了教學多媒體顯示市場的競爭格局。將有限畫面下的價格競爭,變成了超大尺寸下的“創新”競爭。以激光投影技術為顯示核心的這些互動白板系統,不僅滿足大畫面顯示的需求,還具有仿生反射式成像的天然護眼健康本質,且單位顯示面積的成本僅有液晶技術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可以說已超過百英寸為代表的大尺寸白板產品,在充分發揮創新投影顯示技術優勢的同時,實現了技術價值突破、應用價值創新與經濟價值提升的三重突破。而且這種產品與“未來教室”也更匹配。
融合創新,讓“大”也容易
談到教學顯示越來越追求更大的畫面,人們總是有如下三個疑慮:1.成本;2.更大的設備是不是更笨重、更占空間;3.巨幕設備的應用是不是更復雜?這三個問題也是超大尺寸白板產品創新的關鍵著力點。
首先,從成本角度看,激光投影技術為超大尺寸平板顯示提供了“十分之一”于液晶顯示系統的經濟性。在產品路線選型上,采用變形鏡頭的單投影超寬大英寸白板系統,單位顯示面積的成本比較常規尺寸交互平板還略有下降。且未來,隨著應用規模的擴大、新技術的不斷開發,超大、超寬白板產品不存在應用的成本瓶頸。更重要的是,新產品帶來的教學效率提升,從投入產出比上看,讓更大的白板寬屏成為了“綜合價值尺度上更劃算”的產品。
第二,更大的顯示設備,往往被認為“更笨重”。這是一種思維慣性。特別是在有限的教室空間中,這種擔憂更有理由。然而,這種想法忽視了技術進步帶來的體驗升級:例如,大尺寸平板的厚度遠遠小于只有二三十英寸畫面的CRT電視。超寬白板和超大尺寸白板系統等交互顯示設備,創造性的在材料學、集成結構和支撐結構上采用輕量化設計,“畫面的增大,并不導致設備的厚度顯著變化”。模塊化的后端集成支撐技術更是讓“巨幕安裝簡單容易”。
第三,應用復雜性問題,是一線教師最擔心的。堅持ALL IN ONE的集成設計,并堅持智能化、人性化的人機交互開發方向,行業首創了投影白板一體機產品,將電子白板、中控、電腦、功放音響、視頻展臺等多種設備功能集中整合,并采用雙系統設計,兼容安卓和Windows兩大系統,實現了安裝、調試、維護的極大精簡,超大尺寸白板產品的應用不僅不增加復雜度,反而減少了眾多傳統的設備連接、布線、調試的煩惱。
“省成本”“輕薄精致”“一體易用”,這些特點居然與超寬屏、巨幕白板成為“最匹配的搭檔”。這是行業數年發展無數科技創新心血凝結的成果。在備受關注的安全性方面,國家數字音視頻及多媒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藍光能量測試中,通過選擇2m至6m測試距離內藍光能量的最大值進行分析發現:平板顯示產品的藍光能量整體高于投影機2倍左右。
目前,教學多媒體交互市場正處于一場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教學革命的“變革”大潮中。這樣的行業趨勢下,不要做簡單站隊、切忌固化的產品思維,而是應當以需求升級為指揮棒、以創新發展為基本戰略,不斷追求更先進,更好用,更符合客戶和市場新需求的產品設計。
結語:堅持需求導向、創新精神,這正是很多企業推出超寬和超大白板產品誕生的基礎,廣受歡迎的原因,這更應該是業內同行共同呵護和努力實踐的“行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