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大閱兵,是即1981年華北大演習919大閱兵之后,人民軍隊第二次在沙場以實戰狀態接受黨、國家和人民的最高檢閱。習大大說“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彰顯了偉大軍隊的勇氣、信心與實力。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一支世界一流的軍隊。一流的國防力量是民族復興的一部分,也是民族復興鴻利與安全的守護神。建設和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軍隊則是一國工業和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
毛主席說“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這是中國基本的軍事理論之一。但是,這并不是否定裝備現代化的戰場價值。充分理解“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必須從戰場、后勤、戰爭準備、戰爭能力等多個角度去思考。軍人奮勇當先、敢于犧牲的勇氣可嘉;軍人有知識和文化、掌握現代科技的能力必備;同時,戰場后面強大的國防,也必須依賴于整個工業體系的供給和創新。
一句話,好裝備是戰斗力的必要組成,越是科技時代好的裝備越是重要。但是,裝備的創造創新,制造維護和使用最終還是靠人。重視裝備不與“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的理論沖突。重視裝備反而是“重視人”的作用——因為好裝備是人創造的:這是“人民戰爭”的基本理論。即一個國家的整體,每一個部分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為國防做出貢獻。
目前,世界軍事潮流正在走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新階段。面對信息化軍事革命,民族顯示工業能做出哪些貢獻呢?
現代軍事技術的制高點是航天科技:衛星是核心偵查和戰場感知手段;火箭的另一個名稱是導彈。上海三思LED顯示設備系統應用于北京某航天飛控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眾多航天領域。以可靠的品質保障了每一次航天發射、彈道導彈試驗、反導測試的“信息顯示”“可視化調度”。
常規軍事力量中的王者是誰?當然是掌握制空權的戰斗機。7.30閱兵場J20飛機劃過天空,就是一道安全警戒線。新一代戰機普遍采用電傳操控和信息化感知技術。特種液晶顯示器在其中作用非凡。這種設備不同于我們的手機和TV產品,要求能適應高過載、高溫低溫極限、復雜電磁兼容環境。軍用機載、艦載、車載、太空站、近眼頭盔等領域都是其用武之地。這方面,京東方、深天馬等企業通過多重市場運作,打破國際巨頭的工業壟斷、逐漸掌握并趕超世界先進顯示技術,為軍用信息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信息化戰爭離不開巨大的指揮中心。國內視聽工程和產品的領先企業,威創至少已經承接超過600個軍用大屏項目。包括DLP拼接、液晶拼接、小間距LED顯示設備,在各種軍事場所、軍事科研、軍事指揮等機構發揮作用。北京彩易達憑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小間距LED顯示屏唯一供應商頭銜及出色表現,再一次獲得了祖國的信任與青睞,參與“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此次由彩易達承制的是閱兵指揮室A1.2小間距顯示屏和觀禮臺時統戶外P4顯示屏受到了眾多好評。作為信息化的戰爭指揮中心,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安全是必備條件、產品的高度穩定和可靠是基礎要件、技術先進性和應用創新的多樣性,則是保持信息化強軍站在世界潮頭的關鍵元素之一。
離開戰場,軍事的另一個主題是訓練。但是,飛機導彈成本高昂,不可能每次都搞“實彈”發射。所以,虛擬化訓練平臺成為信息化強軍的另一個高峰。這方面,激光顯示等新技術大展神威。模擬飛行系統、模擬戰棋、大型演示導調中心、立體沙盤、培訓中心、多媒體教室等無處不是顯示科技和產品的用武之地。光峰、視美樂、國畫等國內自主品牌產品已經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如果將軍事能力的方位在擴張一些。比如在后勤方面,工程顯示在交通指揮調度中心中占據核心位置。2016年GQY北京高鐵客運中心80英寸200個單元的拼接顯示大屏項目,為高鐵調兵保駕護航。再比如,通信信息方面,臺達中國西安 “華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GTAC)”大作戰室一套總面積達622平方米、由6行×54列的DLP大屏幕顯示系統,刷新全球大屏顯示新高度。……
如果將思維一直延伸下去,任何的國家能力都可能是一種“軍事力量”的來源。東方中原為廣大中小學校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同輝信息研發的VR沉浸式教學方案、視美樂旗下羿飛教育的專用數字教室項目等等,這些豈不都是為培養合格國防人才做貢獻!——軍民不分家是國防能力的常態。
毛主席人民戰爭的軍事理論,強調國防實力從來不是獨立于社會而存在的。整個社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成為國防實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現代機械化、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國家工業能力、創新能力、生產規模、信息化水平,就是軍事能力的“襁褓”和“搖籃”。這也是習大大親自主抓“軍民融合”的原因所在。
這其中顯示科技,直接應用于裝備制造、直接用于軍事信息化網絡、用于“海陸空天電磁”之后的“信息網絡第六戰場”、也間接服務于整個國家工業、科研和教育產業、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而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在十數年前,我們還處于“處處被人掣肘”的階段。2006年,國內彩電行業遭遇了臺灣面板廠惡意斷供的危機。而現在,據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制造基地。10年前,P2.0 LED顯示屏,美國廠商給我們每平米百萬的報價,而現在我們自主化的新一代產品全面占領市場,成本只需要數萬元。
顯示市場民族工業的大發展不僅體現在規模和成本能力上。在小間距LED顯示、激光顯示、OLED柔性顯示等科技前沿領域,中國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或者與世界一流水平同臺競技。顯示產業的進步,為國防信息化直接加分,做出貢獻;也為信息社會的建設直接加分、做出貢獻;更是未來智能社會、工業4.0時代必須的“基礎支撐”,為中國制造2025愿景做出貢獻。
從人們熟悉的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到大型工業制造中心、馬路上的天網安全系統、高鐵地鐵高速公路的指揮調度,再到大型科研實驗室、科學研發創新中心、科技館天文館,顯示無處不在。一個強大的本土民族顯示產業,就是信息化強軍中不可缺少的一枚螺絲釘。這枚螺絲釘的堅硬無比,就是強大國防的一名普通“戰士”。
誠然,強軍永遠在路上。信息時代顯示科技也不會停步不前。OELD、QLED、柔性顯示、VR/AR……等新技術的大門已經打開。顯示人必須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斷勇攀高峰,為強軍事業貢獻力量、為社會進步與發展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添磚加瓦、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