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廣州國際廣告標識及LED展覽會(簡稱“ISLE”)春季會展,2月15日到18日在廣州舉行。作為開年首場LED產品展示會,ISLE春季展,一貫是全年行業風向的標志。
在本屆展會上,廠商們的關注焦點較去年又有新變化。市場的重心正在從追求技術先進性,向追求產品成熟性和可用的創意性轉變。一家參展廠商甚至指出,以表貼工藝為核心的小間距LED技術已經高度成熟,未來的競爭點已經轉向“外圍”。
技術進步遭遇應用門檻,成熟性成金標
從小間距核心技術的演進看,今年ISLE展會的重點沒有新突破。P1.0產品基本成為了展會現場的“頂級方案”,其參展廠商只有利亞德等少數企業。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小間距LED屏主打室內應用,對于產品間距要求更高,但是P1.5產品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的市場需求,而P1.2產品在高端應用的需求滿足率也可達到很高的水平。因此,是不是要大力氣開發更低間距的產品,例如0.8或者0.5的產品首先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市場需求問題。
同時,從純技術角度看,P1.5產品每平米需要燈珠44萬顆,P1.2產品需要近70萬顆,P1.0產品則達到百萬數量級。如果要保持每平米顯示面積內燈珠有效率不變,其技術難度呈幾何數量增加。隨此發生變化的還包括產品的成本。所以,從工程可行性和市場成本接受力角度看,在更細小的間距上,LED技術暫時不具有應用層的競爭力。
大屏幕、高亮度、適當的間距、可靠性和經濟性,業內廠商認為這五點已經構成小間距LED屏市場的“金標準”。對這五點更精簡的概括則是“成熟性”。
創意應用挑大梁,小間距LED屏突破新形態
傳統LED大屏幕市場的產品形態是高度單一。即以300*300毫米的單元,拼接任意大小的屏幕。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小間距LED屏也創造出了更多新的應用形態。
例如,本屆ISLE展會比較火爆的小間距LED電視和廣告機產品——這種產品告別了“拼接”的概念,以固有的尺寸構成最終產品,并以“臺”為單位銷售。這種產品形態,對于需要畫面尺寸不是很大的用戶而言,是一種“省卻工程安裝成本”,“買了就能用”的簡便方式。
另一方面,小間距LED在拼接市場也在向傳統拼接顯示產品學習,55英寸、70英寸的拼接單元,代替了傳統的小尺寸單元,成為市場發展方向。后者能夠降低工程實施中的復雜性。這對于產品自身更為脆弱、工程建設更為強調屏幕效果一致性的小間距LED應用而言,是一個“更規范化”的產品形態。同時,業內廠商認為,這種產品形態創新也有利于小間距LED搶占液晶和DLP拼接的傳統市場和“換新”市場:因為一致的產品幾何形態,更易被“液晶和DLP拼接的老用戶”接受。
此外,超薄和前維護小間距LED屏也大行其道。前者適用于更為緊湊的空間,后者則是對產品維護性能的一大升級——因為,前維護意味著大屏幕墻體不需要預留后部的巨大空間。前維護和超薄結合在一起,實際拓寬了小間距LED屏在不同空間中的“工程適應性”。與超薄相伴的另一個必然技術則是節能技術,節能概念亦在成為小間距LED屏廠商的一個差異化選擇。
總之,通過應用中的“可用性”創新,小間距LED產品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品種類極大豐富,這與小間距LED屏應用范疇越來越寬廣形成了良性互動。
精益求精的“外周技術”擔負起創新前沿
雖然2017年春季ISLE展會上,小間距LED屏的核心技術進步不明顯,但是廠商們的“外周”創新卻異常活躍。“非間距突破”,成為小間距LED屏差異化競爭的一個大賣點。
這方面的技術進步,除了上文提到的超薄箱體、前維護等技術,還包括表層處理技術、燈珠間距填充技術、基底材料技術、逐點調試技術、視頻處理技術、應用體系技術等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比如,通過使用進一步改善的燈珠間填充材料和工藝,實現產品密封性和非發光部分吸光性的改善,提升產品的應用可靠性和對比度效果,成為小間距LED屏市場很流行的創新方向。甚至有展商已經推出采用COB等新封裝工藝的小間距LED產品,來克服傳統表貼工藝的“結構不足”。
而視頻處理和逐點調教技術,則是建立在“視覺效果”提升目標上的“軟技術”。室內小間距LED屏的一大應用特點是觀看距離近。這就對畫質瑕疵和點均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密度像素顯示+近距離觀看,對LED屏行業對“屏體工作狀態的控制能力”、“視頻信號與屏體天性的匹配能力”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前的技術比拼核心是做出更小間距的產品,現在的技術比拼則是在成熟可靠的產品骨架上,誰的效果更好”,一位參展商如此表示。他認為,這是行業初創期與成熟期的最典型差異。
ISLE專注應用擴張,小間距LED行業的大風向
無論是更注重成熟的產品體系、還是在產品形態上突破、在“外周技術”上的創新,小間距LED行業2017年春季ISLE展會的核心只有一個“應用擴張”。
過去三四年,小間距LED顯示市場呈現出爆發增長的態勢,數年累積市場規模已經跨越一個數量級。即便如此,業內對小間距LED行業的發展依然非常看好。甚至,行業企業認為,目前的高需求增長狀態,至少還能持續三年以上。
推動小間距LED應用普及的關鍵因素主要來自于供給端變化。其中技術進步成熟,與價格下滑是雙重驅動力。雖然2016年下半年小間距LED行業發生了價格上升的“逆勢”事件,但是行業企業對于未來小間距LED屏產品價格下滑依然抱有信心。
一方面,上游市場的燈珠和晶片行業,依然面臨供給大于需求的壓力。液晶顯示逐漸被OLED顯示取代,LED背光市場需求會萎縮;LED發光效率提升,照明市場迎來OLED這個新參與者,二者共同作用會降低照明領域對LED上游資源的需求。反而是小間距LED產品,已經成為LED行業最大的“消耗產能增長點”。
另一方面,小間距LED行業還處于“高利潤”階段。對此,一些廠商表示,即便只考慮到未來競爭中廠商利潤的下滑,小間距LED屏都還可以壓縮2成以上的成本。更何況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晶片效率的提升、規模化后對一些流通環節性成本的分攤效應等,小間距LED行業的固有成本也在下降。
所以,成熟度+創新應用+價格驅動,小間距LED顯示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可期。這也是2017年春季ISLE展會上,為何小間距LED產品陣容再次擴容的根本所在。
綜合來看,2017年春季ISLE展會,反映出小間距LED屏行業核心技術高度成熟、應用創新更為活躍,行業對市場發展具有極高預期的三大特點。這些特點也將是2017年小間距LED行業競爭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