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各大企業及初創公司在終端硬件及內容市場上展開激烈角逐。愚人節前夕微軟發布HoloLens開發者版,這一MR(混合現實)領域的產品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顛覆程度問鼎Oculus Rift。目前,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兩大領域的第一波浪潮以拂過沙灘,留下的是依然模糊的行業規則,終端市場定價理念層出不窮,但都是各說各話,號稱"宇宙最強"的產品比比皆是,那么,除了AR和VR我們是否忽略了一個叫做MR的藍海呢?
VR虛擬現實
其實是VR技術說白了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一種模擬環境,并通過3D顯示技術將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結合,讓用戶產生極度真實的沉浸式體驗。2014年就傳出Facebook20億美元收購oculus的消息,暴風的妖股神話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VR技術已經不再陌生。
AR增強現實
利用圖像采集設備收集真實場景信息,再利用計算機技術把虛擬事物嵌套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其實就是VR+攝像頭+傳感器。
MR混合現實
MR之所以潛力無限,就是因為同時融合了AR和VR的共同優點,他介于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之間,既可以觀看全景視頻又可以與嵌套在真實場景中的虛擬事物互動。而強大的包容性也帶來了明顯的技術門檻。
1994年保羅·米爾格拉姆(Paul Milgram)和岸野文郎(Fumio Kishino)提出了現實-虛擬連續統(Milgram’s Reality-Virtuality Continuum)。他們將真實環境和虛擬環境分別作為連續統的兩端,位于它們中間的被稱為“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其中靠近真實環境的是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靠近虛擬環境的則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為什么選擇MR?
與其說選擇MR的優點,不如先說說AR和VR的缺點。
當前市場上的VR頭顯主要還是用來觀看3D視頻和高端工程展示和教學,游戲、電影等需要長時間佩戴的內容或多或少都會讓使用者產生不適感。全世界VR內容制作團隊都在等待著一款超級終端的誕生。
AR頭顯市場占有率低,同時具有很大的空間局限性,市場上比較流行的大眾化解決方案是利用手機的攝像頭和顯示屏展示小規模的AR應用。
因此,制作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融合的MR設備就成里另一個突破口,由HoloLens主導的MR頭顯不但具有AR和VR的共同優點,適應性強,同時佩戴方便,而且不需要外接計算設備。相信在資本的推動下,很快就會有中國特色的MR終端面世,我們靜靜的等待下一波“宇宙最強”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