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收購夏普又起波瀾!本周二,由于盛傳鴻海要大幅度降低收購價格,導致日本夏普的股價暴跌了6.5%。 臺灣鴻海收購夏普的計劃,陷入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中。最終到底能否收購成功,各方都在拭目以待。
鴻海收購夏普一波三折
鴻海收購夏普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2月底,鴻海報出的收購價在60億美元左右,這一報價將競爭對手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排除在外。然而,在其后鴻海與夏普協商過程中,一份文件卻顯示,夏普有一筆3000億日元的潛在債務,包括整頓與裁員費用等。如果發生訴訟、大裁員,這筆債務將變成真實的常規債務,這將給鴻海造成巨大財務風險。因此當夏普社長高橋興三現身鴻海土城總部,希望早日簽約確定時,鴻海就以需要重新檢視夏普本季財報表現為理由,表示將延后簽約。
據外媒報道,夏普提供給鴻海集團的更多財務數據表明,在今年第一季度,夏普的業績并不是原來預期的盈利,反而是更大的虧損額。然而,鴻海集團是根據夏普盈利的業績預期,報出了自己的收購價格。
據此,鴻海計劃降低收購夏普的價格。有消息稱,鴻海集團目前正在和夏普以及夏普的兩家主要銀行就價格問題進行協商,鴻海集團很可能將對夏普的注資額從之前的4890億日元降至3890億日元,削減的1000億日元約合8.98億美元。也有消息稱,針對入主夏普前預定支付的1000億日元訂金,鴻海已要求減半,并寄存第三方、限制用途。種種跡象表明,鴻海對于夏普的情況越來越不放心,需要做更多的調查。
一連串的情況導致本周二的夏普股價暴跌,而這給本就撲朔迷離的“鴻夏戀”又罩上了一層迷霧。
收購計劃會破產嗎?
2012年,鴻海與夏普之間曾有過一段苦澀的戀愛。當時鴻海曾與夏普就向后者出資近10%達成資本業務合作協議,結果出資一事沒有實現。受夏普股價急速下跌的影響,雙方就下調收購價格等進行了磋商,但沒有達成協議。2016年,二者的合作會否重蹈覆轍呢?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收購計劃失敗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鴻海集團為了爭奪美國蘋果公司的訂單,急需要獲得夏普的液晶面板資產,這樣未來就可以根據液晶技術進入到OLED面板領域。而目前夏普的種種問題正好增加其壓低收購價的談判籌碼。另一方面,對日本政府而言,過去日本對于外資并購的交易環境并不友好,目前希望通過夏普的交易改變外界的看法。此外,夏普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有高層稱“我們已經沒有談判力度了”,背負巨額債務的夏普有賴于鴻海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