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在商顯市場的露臉不少——可以說是“該到的場合都到了、該出的產品類型也都有了”。但是,如果是看市場銷量,那么OLED在商顯市場的成績還只是“零蛋”。且這種局面2017年不會改變。
那么為什么OLED在商顯市場如此“不堪呢”。答案主要由三個原因構成:第一,商顯需求往往是大尺寸產品(廣電監視器除外。索尼在這個領域用OLED算是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是制作級的廣電監視器市場規模非常。,這與目前市場上OLED投資圍繞中小尺寸,更準確的說是圍繞手機轉形成了“供給需求錯位”。
第二.僅有的大尺寸OLED產能需優先滿足彩電市場。無論從細分市場的規模、重要性、影響力,還是高端產品利潤比看,彩電行業都是一項新的顯示技術必須優先考慮的“第一細分市場”。如果一種顯示技術,不能再彩電業立足,這種顯示技術也就會成為“顯示產業的補充力量”,而不是核心力量。即便如激光電視、小間距LED這樣的技術,也從未放棄過家用電視市場上的努力。OLED更是如此。僅有的大尺寸產能在喂不飽彩電行業需求的背景下,商用市場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支持。
第三.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核心工藝已經被確定為“印刷”。國內技術領域的聚華印刷、華南理工與新視界;面板領域的深天馬、京東方、華星光電,彩電領域的TCL、創維都在大力研發基于噴墨印刷技術的下一代顯示面板。國際上,日本已經開始6代噴墨印刷OLED線的建設,LG和三星會在2017年投入8.5和6代印刷顯示示范線建設。這些行業變化,使得任何新的面向大尺寸平板顯示的投資,都必須“先等一等印刷技術的進程”。這實際上使得OLED大尺寸供給規模的提升被“至少推后18個月”。
以上三個方面是2016年OLED無緣商用顯示行業的關鍵原因。其中,第三點也決定了2017年商顯行業還是贏不來OLED時代。
但是,即便如此,亦不要說OLED對商顯市場暫無影響。事實是2018年OLED產生的能量將深刻影響平板顯示以及商顯市場的走勢。
2017-2018年印刷顯示技術的規模化驗證工作會基本完成。屆時,無論是OLED還是QLED都有希望借助印刷工藝,大規模建設大尺寸生產線。
同時,2018年開始,新一批液晶面板大尺寸線將投產,包括京東方福州8.5、合肥10.5、LG OLED下一代工廠、中電子主導的咸陽和成都兩條8.6代線、惠科重慶8.6代線。這將為大尺寸商顯市場提供更充足的產能。不過,這些產能還是液晶不是OLED。然而,這不妨礙,2018年,OLED以間接的方式影響商顯行業:2018年包括國內、日韓在內的七八條6代OLED線會投產。隨著這些線面對的是手機市場,但是有了新的OLED產能,此前供給手機市場的那些液晶線(包括高世代線)就會成為“過剩”產能。再加上上文中的數條液晶高世代線的投產,2018年開始平板顯示上游供給將“空前過!薄6袌鼋鉀Q面板產能過剩問題的方式無外乎兩個:降價和大尺寸化!@恰是商顯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最需要的條件。
即,2016-2017年OLED對商顯行業影響微弱,2018年OLED以搶占液晶既有市場的方式,造成后者產能過剩的加劇(與大量新線量產期重疊),進而形成一波液晶低價格大尺寸化的潮流,促進商顯行業的爆發。此后,更長的時期內,印刷OLED或者QLED進入量產,帶動商顯行業進入“次世代時期”。
所以,2017年OLED雖然還會“來不了”,但是以6代線建設和印刷技術突破為核心的“能量孕育”,依然注定了“早晚要來”的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