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Uber、看小時代、用小米的三類人雖然不太交叉,但本質上是一樣的。
“為什么應該抵制 Uber”赤潮之前已經有過很多的討論了,主要的原因是 Uber 和 360 一樣毀滅了一個成熟的的體系卻并沒有能真正地替代它——它的運力不足以覆蓋真正出租車那個級別的需求,但卻一直在用資本的力量將自己偽裝成比出租車更為實惠的出行工具,一旦一個城市的出租車系統因 Uber 而崩潰,當 Uber 不再補貼的時候將是公共交通的一場災難。
Uber 粉絲到此為止已經可以拉到評論區開罵了,因為正如標題所述,本文主要說小米下面就沒你們什么事兒。
首先,我承認小米的性價比確實挺高的,算上 MIUI 的軟件加成,如果你能在官方渠道原價買到小米的手機的話,那作為個人消費者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正是這種廉價的高性價比往往對消費者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這并不只是因為反雞湯里總說“免費的代價是昂貴的”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先看新聞一點一點說這個問題: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Canaccord 的報告稱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八大智能手機廠商的運營利潤中,蘋果一家占到 92%,三星拿走 15%,其余幾家大多數是負利潤。
好多人看到這條新聞的感覺的第一反應是叫好:“這是好事啊,我們終于能買到貨真價實的東西了,這難道不好么?”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個事實:雖然智能手機是個自由競爭市場,但其實智能手機的上游并不是。
不論你買的是華為的,聯想的,小米的,酷派的,他們的屏幕不是夏普的就是 JDI 的,他們的 CPU 不是高通的就是 MTK 的,他們的內存不是三星的就是索尼的,他們的攝像頭不是索尼的就是索尼的。
原本市場上只有一家手機公司短期壓縮利潤打性價比牌是沒問題的,因為畢竟上游廠商可以選擇不給這個手機廠商供貨或限制低價供貨量——君不見小米一代剛出來的時候雷軍在高通和富士康之間求爺爺告奶奶要供貨和產能的時候就是這個情況。
然而當整個下游市場都開始追逐這種不健康的性價比的時候,對上游廠商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因為對于高通來說,它已經找不到高通買家了。
2015 年 4 月,高通發布了第一自然季的財報。高通季度利潤實現 10.5 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了 46%,將于 7 月 22 日裁員 4000 人。
2014 年全年,夏普利潤下滑 125%,4 月宣布在日本裁員 3000 人,同時海外各分公司也將裁員 2000 人。
好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又是一陣叫好:“這是好事啊,我們終于可以成本價用上 CPU 和屏幕了,打了這些土豪分手機難道不好么?”
也真是呵呵,你不想這些手握技術的企業都倒閉了,你家小米買誰的配件去。
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利潤是保證研發投入的第一步,而研發投入成本決定了技術的進步速度,智能手機的“核心”技術(不是指國內廠商最會拼的 ROM 和組裝)從零開始建立需要多少成本呢,我們就簡單地算一下:
高通 2014 年的研發經費是 55.01 億美元,如果小米大概把現有機型價格翻一倍再賣 50 倍的手機量,然后用一年的凈利潤把過去 4 年 60.57 億的負債填了就可以開始考慮自主研發做一款 CPU 了。
索尼光學傳感器的研發投入一年是 40 億美金,如果小米把上面的債還完了,再花 5 年把 CPU 做到今年高通的水平(這進步速度已經是神速),就可以開始考慮做手機攝像頭了。
被中國網民和 KOL 們罵到爆的三星偏色 AMOLED 研發投入是一代 200 億美金,今年三星機器上用的是 5.5 代,如果 10 年后小米的攝像頭達到了今天索尼的水平,那么可以開始 20 年的大攢錢研發第一代 AMOLED 了。
你說這真的有那么嚴重么?是的,真的有,當各家廠商開始自爆 BOM 和互爆 BOM 撕逼的時候我覺得所有人都瘋了,這不僅僅是想要將原本就已經沒有什么創新能力的智能手機推向了死亡的邊緣,也是順帶手打算摧毀微電子和傳感器行業的節奏。
然而這又有什么呢?當小米電視大大咧咧的一邊在發布會上打出“新國貨”的響亮招牌的時候,還是用著夏普、蘋果和索尼淘汰的授權廠面板一邊黑夏普、蘋果和索尼的今年新產品,好似它上游供應商不是從那些“外國列強”手里買的上代技術一樣。
我想起一個成語——掩耳盜鈴。
智能手機利薄的自己也賺不了了就跳電視,電視顛覆完了去凈化器,凈化完空氣凈化水。到一行,毀一行,反正廣告打得足,Keynote 做的好看,雷老板的英語說得夠響亮,價格壓得夠低,小米自然火得很爽,才不管什么技術研發和知識成本累計攤銷的問題呢~
從宏觀角度來講,小米抄不抄襲已經不重要了,抄襲不過是對知識產權的不尊重,降低了技術勞動者的價值,而小米通過一種合法的手段達成了和抄襲同樣的效果,只要小米還雄踞在智能手機、家電領域一天,你國就別想什么創新的事兒了……然而米粉當然不這么認為——“小米電視的插頭開模就用了 50 萬!你竟敢說小米不尊重研發!”
嗯,我覺得這個插頭確實挺創新的,讓兩腳插頭和三腳插頭比大小居然險勝,這一定是什么概念武器。
好在除了中國之外的國家專利法和反壟斷法都比較完善,我們短期內并不看得到小米走出國門攪亂那些技術先進國家市場的局,世界科技還是有救的。
這和《小時代》東拼西湊抄出個暢銷書和拼出個流行電影其實沒什么區別,本質上都是將研發(積累)成本強行甩鍋,但為什么能這么火呢?我覺得不怪雷軍也不怪小四,主要還是追求廉價與性價比的不道德消費者的鍋。
2 年前,有一部和《小時代》同樣是講上流社會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上映。看過的人都知道和《了不起的蓋茨比》比起來,《小時代》滿臉的土鱉氣息。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小時代的票房雖“高”,但前三部加在一起才 13 億人民幣的票房,還不夠《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部電影兩個特效場景的成本——嗯,沒錯,《了不起的蓋茨比》里幾乎所有的外景都是用 CG 實現的,成本大約 1.5 億美元。
然而《蓋茨比》在中國的票房還不到 9000 萬人民幣,但是架不住 BT 天堂上種子的下載數可是有好幾十萬,這還只是一個源,不算電驢和那些小視頻網站以及各大網盤里刪了又傳的那些。
雖然他們又不知道拍一部電影需要幾個億,但下一部盜版電影可是能省好幾十塊錢的呀,都夠吃好幾頓飯了,性價比超高——這種價值觀幾乎與小米的廉價新國貨精神如出一轍。要不然為啥雷總投資了迅雷,然后小米又出了內置迅雷的路由器,這性價比,杠杠的。
可是,迅雷畢竟是家上市公司,性價比的“情懷”并不能動搖其在美國市場被天天告的行業龍頭地位,于是他收緊了下載功能……然后它的大大小小論壇就都被你國“消費者”轟炸了。
是的,沒錯,在這樣一個連盜版還有人理直氣壯洗地要求“消費者權益”的國家,談成熟的、道德的消費觀實在太難了。
他們根本沒法想象為什么 WTO 在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時候里面有一條理由是中國的紡織品許多來自監獄犯人的強制勞動,就像他們也沒法理解 300 年前的英國作為一個殖民了非洲和印度幾百年的老牌列強為什么會帶頭抵制黑奴和那些黑奴生產的商品一樣。
“我不懂這些”是他們的口號,“我窮,但我有權享受”是他們的政治立場,“愛國貨”是他們的擋箭牌。
可是小米的新國貨一點都不新,問問你的父輩他們那個年代對國貨的評價“質量一般,肯定沒有國外產品驚艷,關鍵是便宜”套到小米身上一模一樣。
計劃經濟時代是不許有利潤,所以沒什么創新力,改革開放 30 年之后繞了個大圈子又回到這個僵化的狀態,我也是醉了。
事實上,就和小時代不除國產電影沒希望一樣,小米不死,也不要指望未來國貨能怎么翻身了。
喜歡便宜貨就直說,為何要把國貨和愛國往這種低質低價的產品上綁。真的愛國應該去買 HTC,這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家把 MTK 手機買到 3000 多的品牌,買一個相當于買一沓小米的愛國量。
有人會反問,我不就是買個東西而已,憑什么你要求我學那么多的知識,了解這個商品社會是怎么運轉的?
美國知名學者麥克爾·R. 所羅門的《消費者行為學》里這樣定義一個成熟消費者:
經濟發達社會,通常被稱為消費社會。生活在這一社會中的人們,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從事消費活動。
因此,擁有更豐富的消費者行為知識,有助于人們對自身和環境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對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公民,如何使購買行為更加明智、有效以及更好地抑制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均是十分重要的。
每年,成千上萬的公司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試圖影響你、影響你的朋友和家人。這種嘗試不僅在廣告、包裝、促銷活動、店鋪環境等眾多方面得到體現而且也反映在電視節目內容、電影里所使用的產品及中小學生所收到的書籍與閱讀材料里。面對眾多直接、間接的勸誘、說服,消費者惟有準確地理解或把握這些勸說的戰術,才能使自己不致被過度操縱。同樣,作為社會公民,了解企業采用這些戰術的消費者行為基礎,也有助于我們在必要的時候,呼吁政府適時采取措施,限制那些有損我們利益的企業行為。
你一定沒見過這段話,而且一定認為我拿這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學術作品來壓人是在耍流氓,然而《消費者行為學》這本書是你國“消費者行為學”這門商科大學通識課的一部分,粗略估計每年至少有上千萬人在考試周讀過這句話。
就算這段話沒見過,高中時候總學過可持續發展吧?就算沒上過高中,小學時候總學過竭澤而漁吧?
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你國青年依然手持著小米、呼叫著 Uber、用透支資本的團購刷著《小時代》的票房,帶著星辰大海的夢想將世界拖向深淵。
You are what you buy,這一定,是體制問題。
本文作者@評論尸 首發于新媒體:@赤潮AKASHIO(微信號:AKASHIO)-。轉載請保留本信息,未包含本信息的微信公眾號轉載將受到侵權投訴。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投影時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