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上,獲得良好的現金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講述好的商業模式與資本故事吸引資本投資,另一種,則是通過打造好的產品與服務,進而產生良好的利潤以求長遠發展。老牌彩電企業創維選擇的正是第二種路徑。而事實上,對于一家成熟的上市企業來說,投資者和股東看中的是投資回報,企業盈利能力就是最好的交代。
在去年彩電市場“跌跌不休”的新常態下,創維數碼日前曬出逆市增長的超級戰報:截至2015年3月31日,創維2014財年實現營收401.35億港元,同比增加1.7%,凈利潤為33.5億港元,同比增幅達133.8%,集團整體毛利率為20%,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同時,通過產品結構的優化,2014財年創維電視銷量達1317萬臺,較預期增加117萬臺。
五百億營收目標不變
過去一年,是國內彩電市場歷經嚴峻挑戰的一年。以樂視、小米等科技新貴為首的互聯網勢力跨界殺入來勢洶洶,向傳統電視廠商發起“扼喉戰”,不僅對傳統彩電制造業的價格和利潤帶來巨大沖擊,也考驗甚至顛覆著硬件制造的經營模式。
在此形勢之下,包括TCL、海信、長虹、康佳、海爾在內的國產彩電“五君子”的業績基本維持低迷。
老牌巨頭方面,根據年報顯示,去年TCL多媒體實現營收335.26億港元,同比下降15.55%,凈利潤為2.34億港元,同比下降。TCL去年在中國市場電視機銷量為851萬臺,同比下降14.1%。
與此同時,海信電器2014年營收為290.07億,同比微增1.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億,同比下降11.55%。具體到電視機業務上,營收為263.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1.8%,不過,電視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1.06個百分點至18.01%。
長虹去年電視機業務收入141.11億,同比下降28.24%,毛利率減少5.3個百分點至14.16%。
創維數碼總裁楊東文向記者表示,從業務層面上看,創維去年實現了五大突破。首先,創維數字在國內分拆上市,增加了一個資本窗口與平臺;其次,創維財務公司成立并正式運行了一年,真正實現了產融結合,去年盈利能力達到6000多萬;第三,創維去年成立了空調公司,完善了彩電為主、多元化發展的布局。第四,創維去年真是落地了智慧家庭戰略,互聯網品牌“酷開”獨立運營,今年3月還成立智慧家庭戰略發展部,在存量家電智能化的應對方案上,創維推出了智慧家庭金鑰匙計劃。最后,在國際化方面,去年創維收購了南非廈華工廠,當年便實現盈利,同時還完成對德國Metz公司的收購,自主品牌在海外收入中占比提升迅速,目前已達到至13%。
“2015年,我們沖擊500億港元營收的戰略目標維持不變。”基于智能化、多元化與國際化三大戰略的支撐,楊東文對此信心滿滿。
海外市場再造一個創維
去年開始,國內彩電市場告別黃金時代,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天花板瓶頸顯現,甚至出現三十年來的負增長。市場預計,未來三年內中國彩電市場的銷量都將在4400萬臺-4500萬臺左右徘徊。
隨著日本家電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逐漸減弱,中國家電發展迎來新的契機。向國際市場要增長,成為創維下一目標的戰略重點。按照創維的規劃,將在三至五年內再造一個創維。
2014年,創維海外市場的總營收為85.94億港元,同比增長27.5%,電視機業務的銷售錄得57.62億港元,同比大增77.8%,其中,LED液晶電視機銷量同比上升61.6%。
楊東文向記者透露道,去年創維海外電視銷售達371萬臺,其中自有品牌為13%,今年的目標為500萬臺,到了2017年,創維海外電視機將實現1000萬臺的銷量。
楊東文向記者談到,向國際市場進軍中,創維將采取兩條腿走策略,立足OEM業務,迅速做大自有品牌。“去年海外電視機自主品牌占比為13%,今年將提升至20%,2017年將達到30%。”
“同時,我們還將不停完善海外的供應鏈,去年我們收購了有四年合作經驗的南非廈華工廠,接下來,我們還準備在東南亞建立海外工廠,至于東南亞工廠是自建、合資還是收購,目前還在研究之中。至于歐洲方面,對德國Metz工廠的收購利于我們對高端海外市場的開拓。創維與德國Metz經歷了四年的聯合開發,去年開始談判,于今年5月正式完成收購。未來在歐洲市場,我們將實現雙品牌運作,高端用Metz品牌,中低端用Skyworth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通過空調業務的補位,創維已實現多元化的戰略布局。今年作為白電新兵的創維空調提出了60萬臺的銷售目標,而經過此前兩三年的布局,創維冰洗業務解決了產能不足的情況,在南京已建有年產300萬臺冰箱、200萬臺洗衣機的生產基地,今年將大力提升冰洗市場的銷售比重。“創維白電業務將突破15億人民幣的銷售瓶頸,由過去的粗放式經營轉向專業化運作。”楊東文對此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