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表明,2014年上半年京東方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1.22%。這是京東方有史以來交出的最漂亮半年報,而且這還是在今年投入新技術生產線和新建生產線投資歷史最大的背景下創出的。由此,分析認為民族面板業已經逐步進入“高收獲期”。
2014年,國內至少有三條高世代線處于產能快速提升之中。其中不僅包括LGD廣州項目、三星蘇州項目,更包括全新的京東方合肥技術氧化物8.5代線項目。京東方該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先進,也是國際一流的高世代面板線,其于去年底建成,并在今年進入量產爬坡階段。目前,該生產線已經試制出國內最先進、國際一列的55英寸超高清OLED下一代彩電面板。此外,華星光電T1線也將至少提升1成產能。
2015年國內面板產業還將三條8.5代線進入量產階段,分別是京東方重慶項目,該項目也是國內最大的觸控和顯示面板一體化規劃項目;華星光電深圳T2項目;南京熊貓8.5代線項目,該項目已經于今年8月廠房封頂,將采用夏普金屬氧化物背板技術。
連續兩年有三條高世代線,和數條5-6代線投產,這在全球顯示產業界也是難以匹敵的大手筆。這將極大的增強我國本土顯示產品、甚至整個信息電子產業的自主權。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6月在赴臺采購顯示面板的過程中公開表示,“礙于群創、友達供應吃緊,若是大陸彩電廠今年未按照計畫、購買足夠的臺灣面板,就不是大陸彩電廠的問題。”。同時,白為民還表示“大陸不只投入面板廠,上游的液晶材料、玻璃基板也有長足進步,臺廠可考慮采用。兩岸顯示器產業應有更好的融合,雙方攜手共同占領國際市場,可以加強在這方面的密切合作”。
白為民的表態被評論為“底氣十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06年國內彩電企業攥著現金購買不到液晶面板,彩電廠無米下鍋,面板漲價導致該年度國產彩電企業行業性巨虧;2009年,全球顯示面板供給再次緊張,臺系面板廠因為韓系彩電和日系彩電企業價格更高,將協議中提供給大陸彩電企業的產能轉給韓日企業,造成本土彩電企業全面被動。
鮮明的對比說明,構建本土自主的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重要性,說明了“產業安全”問題不是“虛無縹緲”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國際經濟活動的“底氣和實力”基礎。京東方等民族面板企業的持續盈利和盈利水平的提升只是近10年來,本土面板產業摸索中前進所取得的社會效益的一小部分。在產業安全層面的豐收,才是民族面板產業“高收入”期的真正含義。
研究表明,按目前國內面板線建設速度2015年底,可實現彩電產業6成以上的自給率,并最終形成接近8成的自給率。目前,大陸電視年產量有1.2億臺,京東方、華星光電等自有面板企業可提供4700萬片產能,仍有7000多萬片缺口——這也是目前華星光電和京東方依然在大力提升產能的原因所在。屆時我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彩電大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實力的彩電強國,從而徹底告別被人“掐著脖子打”的被動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