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段時間國內互聯網電視的幾大事件發生后,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7月11日、15日分別約見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中央“三大臺”的領導以及廣東、浙江、湖南、上海四大臺及地方局。“這次約談中,總局并沒有提出新的東西,只是要求大家按照原有的規范去落實。”
在總局找7大牌照商談話中,嚴厲指出了牌照商在處理OTT上的問題。首先是與嚴重違規互聯網企業合作問題,對此,總局要求牌照方對于總局正在查處的企業,一律停止合作,違者嚴重處罰。
其次,是與商業網站合作不規范。目前,商業網站以節目服務平臺形式與牌照商進行服務專區合作是總局堅決不允許的合作模式。對于大量未取得播映資質的境外影視劇、微電影、網絡劇進入電視機的現象要予以堅決的查處。要求各大牌照播控方在一周內全部下線,等待總局核查。
與此同時,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必須向廣電總局提交客戶端號碼申請,廣電總局將按照統一分配、批量授權、一機一號等現行的互聯網電視客戶端編號規則。但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終端產品均未得到總局批準。未經過總局批準發放的盒子都是違規產品。后續牌照商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推出互聯網電視機頂盒。
此外,總局不允許終端在網上銷售。但目前的狀況是,盒子都在網上賣,有的甚至刷過機再賣,完全不受監管。對于牌照商與電信運營商開展違規合作方面,將暫時下線直播回看業務,待廣電中央與地方關系,OTT與有線電視和IPTV的關系進一步明確后再做發展。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這是要嚴禁電信OTT IPTV化的預兆。
現在,集成播控方的EPG頁面與總局的驗收版完全不一樣,目前牌照商均存在EPG更新未及時報備現象。總局要求,對于未曾報批的,要立即停止。
眾所周知,樂視網推出智能電視、智能盒子等產品是靠內容賺錢,他的盈利模式就是每年向終端用戶收取服務費用,這也是公司的長遠戰略所在,此外其包括超級電視、機頂盒等內容在內的終端、內容都主要通過網絡進行銷售。以此發展,首當其沖的就是樂視網,其將會遭遇嚴峻的考驗。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約談透露出的一個明確信息是“責任到人頭”,即七大集成播控牌照商儼然成為各種違規行為的“最終責任人”,以后難以再用類似“第三方內容”等托詞撇清責任。如此決定,或許是因為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對于日益受到互聯網沖擊的傳統廣電媒體而言,通過此輪整頓或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