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走了過半,互聯網企業便以洶涌之勢進入彩電行業,互聯網新軍的加入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而品牌電視取勝的關鍵除了硬件、內容資源,消費者對產品進行體驗互動等活動,也逐漸活躍在人們眼前。
在這個新舊媒體融合的時代,一個新的現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用戶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也在使用手中的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進行電子郵件收發、電視節目搜索或信息發布等活動。就國內市場而言,大部分城市用戶都有過以上經歷。
智能電視一般都有自己的服務平臺和定制系統,比如TCL愛奇藝TV+、小米TV,在這樣的平臺上,用戶可以看到在線影視內容,看完影視后,還可以進行網上留言,發表自己對電影、電視機的看法。這些資源整合和系統升級能力是傳統電視企業需要提升的。
對于智能電視來說,做好以下幾點,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產品的競爭力。首先是智能平臺方面,智能平臺必須具備多元化開放式操作系統(如Android),可實現良好的人機交互;其次是智能應用方面,軟硬件可同時升級,實現新功能或增值服務,用戶可自由安裝、卸載應用服務,使電視實現了無限可能;再就是智能操控方面,必須操作人性化,不能太復雜,不能受到局限性;如果能夠建立產品使用體驗,反饋互動平臺那就更好了。
不過,目前,能夠做到以上要求的彩電企業還很少。市場上大部分智能電視并沒有抓住這一機會,由于國內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主要以Android為主,各品牌的智能電視為刻意避免應用上的同質化,推出了五花八門的電視操作界面。無論是比應用的數量、精品的種類,或者是獨家的合作,都成了企業在智能電視宣傳上的賣點。
但消費者需要的是什么樣的智能電視呢?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難以回答。在微信、微博和二維碼火爆的現在,彩電廠商們除了做好電視畫質、簡化操作程序外,如果能夠及時解決用戶在使用電視產品中所遇到的問題,加強與用戶互動,了解用戶的深度需求,并提升產品質量,慢慢改變人們看電視的方式,通過參與互動,或能增強電視產品的綜合素質與用戶粘度。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傳統的電視機構而言,如何把握這一趨勢,將電視節目與移動應用相結合,研發基于電視互動的社交應用,引導用戶互動參與,反饋產品使用中所出現的問題,發表自己對電視產品的看法和需求,最大程度地黏著用戶,同時還能具有更多的衍生經營,是擺在所有電視媒體人面前的一道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