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篇媒體報道關注了傳統家電廠商對互聯網電視廠商的反擊,把TCL、長虹、海信的結盟看作業界統一標準的一大利好,編者不免冷笑,國內廠商向來擅長內斗,與其說這是在抱團對抗互聯網電視廠商,倒不如說是擔心海爾一家做大,群狗圍狼,君不見海爾早就成立了針對智能家電的e家佳標準聯盟,沒有它的參與,“統一標準”恐怕只是美好愿望,而已。
新聞事件重現
每當新鮮事物剛露出自己的獠牙時,旁觀者就見風使舵,開始鼓吹它的進步性,并大力唱衰、嘲笑原本的老事物。但事實上,新、老事物并沒有絕對之分。老事物也可以借鑒新事物的優勢而繼續壯大,新事物也可能因為先天不足而嗝屁。
傳統電視廠商目前就處于這樣的尷尬位置,諸多因素造成銷量、銷售額、利潤等的小幅下降——節能補貼政策的退出、樓市下行、多智能終端的影響、用戶換新意愿的減少、互聯網電視廠商的沖擊……但旁觀者并沒有考慮綜合因素,就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新興互聯網電視廠商的沖擊讓傳統電視廠商搖搖欲墜。
這樣武斷地論點實在可笑,要知道國內電視廠商依舊是龐然大物,兩三家產能都不足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就想蚍蜉撼樹,談何容易。更重要的是,傳統電視廠商已經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看到自身不適應新時代的缺憾,正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進行彌補。互聯網電視廠商憑借自己的互聯網營銷手段只能占得一時上風,最終的獲勝者,仍將是傳統電視廠商。
智能化浪潮涌動 老將豈能輕易受辱
從整體來看,整個電視市場開始以智能電視為尊。雖然智能電視的口號已經響了好幾年,不過在最近的一年里才真正得到突飛猛進式的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初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尚為37%,到第四季度已經超過50%。而在2014年智能電視的銷量更是會達到3128萬臺,滲透率達到69%。
但就是在電視智能化浪潮涌動的關鍵階段,傳統電視廠商卻給出并不光彩的成績。以國產彩電五強為例,4月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表現最好的海信營收并未下降,但凈利潤同比下降8%。康佳、TCL多媒體營收同比均下滑15%以上,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33%和93%。長虹營收只有小幅下降,但凈利潤卻只有約923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94%,凈利潤率僅為0.07%。
正是這樣疲軟的表現,讓諸多旁觀者跳出來對傳統電視廠商橫加指責,只是使勁“贊揚”互聯網電視廠商的功勞。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智能電視在一年來的跨越式發展絕對離不開傳統電視廠商的功勞——僅憑互聯網電視廠商的產能對一年數千萬臺的銷量能對整市場有多大刺激作用?但是因為其他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傳統電視廠商的整體表現并沒有隨著電視智能化的進程高歌猛進,于是旁觀者選擇性地忽略了傳統電視廠商在其中的地位。
但事實就是事實,傳統電視廠商的功勞不能被抹殺,正是它們在過去一年時間中的努力,才換來如今智能電視市場的繁榮。即使看似紅火的智能電視市場,傳統電視廠商仍然是當前的中流砥柱。沒有它們的遮風擋雨,所謂的互聯網電視廠商也不可能博得業界和用戶注意。
姜還是老的辣 互聯網新貴拍馬不及
再者,別看互聯網電視廠商吼得兇,那是它們太過諳熟互聯網營銷法則,將自己包裝成“新貴”,塑造成對抗惡勢力的“Super Hero”。但事實上傳統廠商是一直在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前進,但因對互聯網營銷缺少經驗并沒有做過多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