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每當新鮮事物剛露出自己的獠牙時,旁觀者就見風使舵,開始鼓吹它的進步性,并大力唱衰、嘲笑原本的老事物。但事實上,新、老事物并沒有絕對之分。老事物也可以借鑒新事物的優勢而繼續壯大,新事物也可能因為先天不足而嗝屁。
傳統電視廠商目前就處于這樣的尷尬位置,諸多因素造成銷量、銷售額、利潤等的小幅下降——節能補貼政策的退出、樓市下行、多智能終端的影響、用戶換新意愿的減少、互聯網電視廠商的沖擊……但旁觀者并沒有考慮綜合因素,就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新興互聯網電視廠商的沖擊讓傳統電視廠商搖搖欲墜。
這樣武斷地論點實在可笑,要知道國內電視廠商依舊是龐然大物,兩三家產能都不足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就想蚍蜉撼樹,談何容易。更重要的是,傳統電視廠商已經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看到自身不適應新時代的缺憾,正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進行彌補。互聯網電視廠商憑借自己的互聯網營銷手段只能占得一時上風,最終的獲勝者,仍將是傳統電視廠商。
智能化浪潮涌動 老將豈能輕易受辱
從整體來看,整個電視市場開始以智能電視為尊。雖然智能電視的口號已經響了好幾年,不過在最近的一年里才真正得到突飛猛進式的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初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尚為37%,到第四季度已經超過50%。而在2014年智能電視的銷量更是會達到3128萬臺,滲透率達到69%。
但就是在電視智能化浪潮涌動的關鍵階段,傳統電視廠商卻給出并不光彩的成績。以國產彩電五強為例,4月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表現最好的海信營收并未下降,但凈利潤同比下降8%。康佳、TCL多媒體營收同比均下滑15%以上,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33%和93%。長虹營收只有小幅下降,但凈利潤卻只有約923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94%,凈利潤率僅為0.07%。
正是這樣疲軟的表現,讓諸多旁觀者跳出來對傳統電視廠商橫加指責,只是使勁“贊揚”互聯網電視廠商的功勞。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智能電視在一年來的跨越式發展絕對離不開傳統電視廠商的功勞——僅憑互聯網電視廠商的產能對一年數千萬臺的銷量能對整市場有多大刺激作用?但是因為其他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傳統電視廠商的整體表現并沒有隨著電視智能化的進程高歌猛進,于是旁觀者選擇性地忽略了傳統電視廠商在其中的地位。
但事實就是事實,傳統電視廠商的功勞不能被抹殺,正是它們在過去一年時間中的努力,才換來如今智能電視市場的繁榮。即使看似紅火的智能電視市場,傳統電視廠商仍然是當前的中流砥柱。沒有它們的遮風擋雨,所謂的互聯網電視廠商也不可能博得業界和用戶注意。
姜還是老的辣 互聯網新貴拍馬不及
再者,別看互聯網電視廠商吼得兇,那是它們太過諳熟互聯網營銷法則,將自己包裝成“新貴”,塑造成對抗惡勢力的“Super Hero”。但事實上傳統廠商是一直在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前進,但因對互聯網營銷缺少經驗并沒有做過多的宣傳。
其實,這兩年諸多的傳統電視廠商都推出了不少相關產品。如康佳推出多款低價智能電視;海信推出第二代智能電視VIDAA2,聚合11家視頻網站的海量資源并具備社交功能;TCL踐行“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戰略;長虹推出精心打造的家庭互聯網戰略,推出首款三網融合智能電視CHiQ;創維與華為攜手布局智能電視……
此外,傳統電視廠商更是有著互聯網新貴拍馬不及的多項優勢。在渠道方面,傳統電視廠商已經在線下渠道耕耘多年,有著一套成熟體系,如今再加上線上渠道,實行雙線戰略更是讓只有線上渠道的互聯網新貴眼饞不已;經過多年的底蘊沉積,傳統電視廠商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大數據系統,積累起用戶、產品、渠道、使用等多方面的數據,數據即為財富,這是突然崛起的互聯網新貴短時間內所無法超越的;傳統電視廠商旗下的電視產品布局明晰,高中低端都有多款產品進行覆蓋,而互聯網電視廠商限于實力不足,沒有自己的生產線,缺少產品硬件的核心技術,且產品相對單一等,從競爭力上來說先天就不足……
可以說,與那些互聯網新貴相比,傳統電視廠商還是占據著絕對優勢。雖然傳統電視廠商在經過多年的高增長以后出現負增長情況,其實并不值得大驚小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同時也是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所決定的——智能手機市場今年同樣出現銷量大幅回落的情況,但如今仍是一片繁榮的景象,雖然有不少互聯網手機廠商出現,能說手機廠商已經沒落了嗎?
統一標準 傳統電視廠商的狂野反擊
正像引言中說的那樣,傳統電視廠商已經意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正在努力改進。除了在營銷手段、產品研發、智能化加速等方面以外,傳統電視廠商還意識到各自為戰的缺點——標準不一導致資源浪費、重疊;容易被互聯網新貴鉆空子,各個擊破;被動接招,反應遲緩……
為了應對各自為戰的這些缺點,傳統電視廠商開始嘗試統一標準。近日,TCL、長虹、海信已在廣告、大數據、游戲中間件標準的統一、應用商店等達成戰略聯盟。在結盟之后,這三家傳統電視廠商成為統一戰線,共同在智能化的進程中抵御狂風巨浪。比如,在廣告方面給出統一價格,不再因為無序競爭而導致價格在低位徘徊,只會害人害己,被互聯網新貴漁人得利;比如將三家數據統一運用,深度挖掘用戶需求點所在,根據數據預判進行產品研發和推廣,以獲得最佳效果;比如應用商店在統一之后,資源可以進行重組,獨家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以吸引用戶注意……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這個聯盟能夠取得預期乃至超出預期的效果,將會有更多的傳統電視廠商加入其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甚至極有可能在更深入的領域展開合作。傳統電視廠商已經開始統一標準,反觀互聯網新貴還是繼續高舉營銷牌,這樣對抗下去,互聯網新貴能有好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