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子產品的爆發式成長,一方面是整個硬件,軟件,服務三位一體的生態圈井噴式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產品知識難以趕上普及的步驟。當然,任何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你是不是真的懂產品?作為一個懂產品的用戶,自然在挑選上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一些,另一方面,知識在任何時代都是有價值的產物。
饒了一點兒圈子,我們來談談當今智能電視的CPU之爭奪,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智能電視,到底用高通的驍龍?還是用晨星的Mstar?
這是個很血腥的問題,其針鋒相對的程度,猶如A卡用戶與N卡之爭,也不遜色于IOS與Android之爭。當前能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產品,都有其過人之處,寫這篇文章,我只能盡可能的從專業角度對于兩種產品進行客觀的描述。
舉個例子:
樂視新發布的4K電視X50Air、S50Air、S40Air,全都采用了Mstar6A918芯片,很多人以沒有采用高通的驍龍600而作為噴點,下面說說噴子們錯在哪兒了?
當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也走了PC曾經類似的路,就是GPU開始從CPU分支出來,各個元器件廠商也開始有更加專業的GPU方案,而不是以往的CPU跑到死的節奏,雖然在生產上,依舊是將GPU和CPU封裝到一起,但是他們的分工已經截然不同了。
下面我們得普及一個概念,什么是視頻的硬解碼和軟解碼。
軟解碼就像電腦上一樣,純粹使用CPU的計算性能來處理視頻解碼的工作,CPU性能越強播放視頻的效果越好。硬解碼則是使用專門的硬件進行視頻解碼,例如電腦上可以用顯卡的GPU,而手機上普遍會在主芯片中加入專門的解碼電路。軟解碼在兼容性和圖像效果上有優勢,但是功耗高的毛病一直沒解決,而硬解碼功耗極小(這點對手機和電視機非常重要),而且成本極低(相對于同等解碼能力的CPU)。
在ARM架構的芯片上,普遍采用了將CPU、GPU、解碼電路三者封裝在一起的方式。因為ARM架構的CPU性能與桌面的CPU無法相比,即使是最快的四核、八核ARMCPU性能也很有限,不能流暢播放高碼流的高清視頻。這時專用解碼電路就幫了大忙。
大體如此,順便解釋了很多人一直疑惑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我的四核、八核手機那么彪悍,播放高清視頻卻不流、玩游戲畫面卻很卡?答案現在顯而易見了——解碼電路不給力,或者GPU不夠強。
再回過頭來看看高通和Mstar6A918的情況,高通的處理器有著非常彪悍的參數性能,4核1.7G的主頻是很誘人,但是問題出在哪兒?
高通的處理器,集成的是Adreno系列GPU,其必須要額外外掛4K解決方案的DSP芯片,才會使得4K的播放正常進行,外接DSP芯片在解決了驍龍600不支持4K播放的尷尬后也帶來了電路方案復雜,且成本提高的不便,這對于電視的體驗是不必要的。
Mstar6A918這顆芯片采用4核CortexA9架構,單核主頻為1.5G,足以完成絕大多數應用的需求。但最重要的是,這顆芯片中集成了支持H.2654K硬解碼的專用電路。沒有H.265硬解碼來談4K都是赤裸裸的耍流氓,而這顆芯片可以說是目前4K電視的最佳選擇。
結論顯而易見,用Mstar6A918播放4K高清超高清視頻,比高通更合適,成本也更低。高通的方案優勢在于基帶集成,而非解碼技術,這對于手機是關鍵,但對于智能電視并非如此。
4K的到來,實際上路還很長,在PC領域獨領風騷的英特爾沒有在移動領域繼續輝煌,同時在智能手機領域一騎絕塵的高通也未必能在智能電視領域混的風生水起,鹿死誰手尚不可知,名氣應該不妨礙我們對產品的判斷。
由此看來,樂視選擇Mstar6A918而沒有偏向于高通,是對的。
當樂視已經決定做4K電視時,他們滿世界地去買版權,結果就發現了一部。“正式發行的就只有那一個,英國的一場演唱會。”樂視網聯席CTO袁斌說。
現在大家廣泛議論的4K電視,其實是緣起4K顯示技術,即好萊塢電影制片商發布的一種新的數字電影分辨率,將會4倍提升高清效果的這一技術,將導致彩電行業的一次大改革。
他們2013年天天開會,樂視總制片人郝舫的態度很堅決,“如果說之前還有很多人對我們做電視、買版權這個事有疑問的話,那么現在已經證明了老賈(樂視CEO賈躍亭)走對了。所以在4K上,買不了就自己做,現在誰花錢,未來誰就是老大。”
賈躍亭倒是樂意聽到他的高管們順著他的思路在走,雖然這并沒有得到他的證實,但很顯然他內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因為他們看到了同樣的趨勢,根據NPDDisplaySearch的報告顯示,到2017年,4K面板在50寸及以上液晶電視中的占比將達到93%。“而當4K電視能達到總規模的10%時,這事就有價值了,更何況未來肯定不止這個比例。”郝舫對經濟觀察報說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有一天“老賈”終于拍板要自己做4K內容時,“老賈”卻非常極端地選擇了“一刀切”。
“要做就全做,而不是部分做。”郝舫自己也嚇了一身汗,他完全沒想到賈躍亭這么激進。“老賈這人做事就是這樣,他不斷地在說,既然做4K,就不要做‘假’的,不能讓4K又成為一個像3D一樣被傳統家電廠商炒壞的概念。”袁斌的第一反應跟郝舫差不多,他的壓力同樣不小,畢竟60%的工作都集中在拿到片源之后的那段時間里,包括各種轉碼和分發,這都在他的管轄范圍之內。
這些高管們都預見到了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賈躍亭會做什么事情。幾次重大且最終逆轉險勝的決定,已經讓他在公司內部有了無法想象的威望,連郝舫這樣的藝術家氣息濃郁的人,都甘于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事。“他就是一個產品經理,從那天我們決定做這件事之后,他幾乎每天都要過問進展,而且是事無巨細的那種。”郝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