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3D電視的發展軌跡,你會發現3D電視推出至今,一直就沒走出片源短缺的尷尬。不是說3D電視不好,而是3D影視的生態壓根就沒人去搭建。毫不夸張的說,當前你可以看的華語3D影片不會超過100部,這是一種無謂的尷尬。再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相當于你買了輛法拉利,在“首堵”駕駛一樣。
現如今的4K電視(即分辨率達到3840*2160,就是超清晰),恐怕是在重蹈3D電視的悲催覆轍。與3D電視當初一樣,4K電視也擁有驚艷的硬件配置、近乎完美的設計工藝。甚至這些電視圈的新玩家們,將他們稱之為鯰魚更合適,他們還顛覆了以往電視產業的價格規則。
動不動就3000元的價格買個50寸的“新概念”電視,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擺在以前不加價就不錯了,更何況還是降價。可惜的是,3D電視曾經遭遇的片源短缺尷尬,4K電視如今也正遭遇這樣的尷尬。
而作為所謂國內首款4K智能3D電視X50 AIR的幕后掌局者,賈躍亭現在的反應卻顯得有些從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極度偏執的人,一旦認定某些觀點,別人根據無法改變他。
如果把他現在的從容和他的偏執聯系在一起,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已經有了應對片源不足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自己拍,如樂視與張藝謀合作且最近熱映的電影《歸來》。
但是在峰哥看來,這樣的解決方案恐怕是治標不治本,一樣無法解決片源短缺的問題。除非賈躍亭可以為大多數導演提供商業化(資金、藝人、發行等方面)的支持,否則導演們根本不會無故提升自己的拍攝成本(4K攝像機及后期制作成本很高),來服務一個當前小眾的市場。
4K電視,在為樂視生態造勢
換個層面看,賈老板是在是在布局一盤猛棋,這是市場競爭差異化所致。從互聯網競爭角度看,賈老板的樂視網競爭力一般,所以他必須從硬件、內容角度出發布局。至于4K電視則是賈老板在為樂視生態造勢,這與馬云當年為淘寶造網商的勢幾乎一樣,要知道馬云用近10年時間才營造了如今網商的生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樂視生態意味著什么,那我就費力解釋一下,樂視生態是一個圍繞人與影視連接的生態。當然,這只是我的解讀,而非官方的聲音。因為峰哥從樂視的布局,看到了賈老板的生態觀。
在他的布局中樂視網、樂視盒子,到樂視電視,以及未來的手機,都是在圍繞影視用戶建立。直白點說,就是通過上述手段“連接用戶”。而樂視影業或才是重點,是利益最大化的催化劑,同時也是增強上述圈用戶競爭力的手段。沒猜錯的話,賈老板先通過自己拍攝內容來營造市場樣板案例(張藝謀的歸來),再通過案例去吸引其他內容制作方加盟。
換句話說,賈老板想要的生態是,通過前者構建連接的條件,通過后者促進連接(好的內容會吸引用戶),最后通過互聯網常見的增值服務實現收入(包括內容本身也可以盈利),在他的生態中影視內容才是根本。
樂視做4K還是有機會的
雖然賈老板飽受片源和電視價格的質疑,但是峰哥很欣賞賈老板。
從4K內容的規格上面來看,賈老板這是在帶動中國影視內容畫質,進行一場整體升級,甚至是建立新的游戲規則。更清晰、用戶體驗更好的內容,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這與3D時代無人建立片源生態不同(無企業擔當),至少現在賈老板在做這件事,是否成功姑且不論,有這顆心足以,大不了就當普通電視機使用。
再從電視售價方面,他這是在打破暴利,充當鯰魚。同樣也是在改變產業的玩法,而這么玩的鼻祖是小米“硬件少賺錢,主要靠服務掙錢”。
至于有人說樂視偷換面板零件、是在“偷天換日”,不管事實是不是這樣,這價格都很具備吸引力,幾乎可以蓋過部分零碎配件更換的問題。其實用戶需要的是高清用戶體驗,而不是冰冷的、有參數的面板零件。
以上兩點足以支撐樂視電視再往上一步發展。所以在峰哥看來,樂視做4K還是有機會的,而且機會還很大。也和賈老板所推崇的喬布斯當年一樣,這都是在做生態,失敗則罷,成功則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