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術應用的沖擊下,等離子電視走向沒落,OLED電視則陷入沉寂,電視巨頭針對顯示技術的暗戰已初見端倪。從4K、ULED、OLED、量子點再到激光顯示技術,彩電市場的產品正在不斷的被更新中。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新老技術的替換將改變電視產品的市場比例,或將刺激電視行業重洗牌。
第四代顯示技術入駐電視市場
當傳統彩電廠商和互聯網企業正在搶占各自的市場空間時,另一些企業推出激光電視,以大尺寸和高畫質搶灘客廳市場。近日,在電視領域中又出現了一種“新”技術“激光顯示技術”。激光顯示技術也被業內稱為;繼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和液晶電視之后的第四個重要發展歷程。
一個顯像新時代大幕的開啟,預示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近日,海信正式發布了全球首套100英寸激光影院,售價69999元,而目前100英寸的液晶平板電視售價都在70萬元以上,激光影院價格僅為同尺寸液晶平板電視的十分之一左右。業內專家預測,激光顯示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一旦產業化會有上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目前,激光顯示技術產品正不斷入駐市場。如炫幕激光電視上市不到幾年,就已經推出二代產品;海信激光影院上市至今,已能在賣場選購。消費者在大型賣場的電視專區不僅能夠看到4K電視、曲面電視、OLED電視,還能買到海信激光影院。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激光顯示技術的應用在人類視覺史上意義重大,它達到了顯示領域的“至高境界”,海信激光影院的面市,為超大尺寸電視需求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大屏4K仍是主流 OLED后勁乏力
OLED電視被視為家電行業未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但是,OLED受制于一些關鍵技術、成本及良品率偏低,彩電品牌企業推廣力度有限等因素音響,明年彩電市場中,大屏、4K電視仍會是主流。
雖然三星暫停OLED研發計劃,但LG卻沒有停止發展OLED技術的步法。為了不走等離子的老路,LG正積極聯系其他彩電企業共謀OLED電視發展。其中,國內家電企業創維、長虹、康佳等也正在試水OLED市場,跟進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在高端產品上進行布局。
目前,傳統的彩電企業LG、創維、康佳、長虹等企業都已經有OLED電視在售,但是還存在很多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首先從產品的品類而言,產品線還不是那么的豐富,其次由于OLED面板的成品率還相對較低,市面上部分OLED電視的售價還相對較高,不符合大眾消費的購買能力。
據筆者了解,在今年雙11期間,LG、創維旗下上市的OLED電視產品價格均調整到2萬元左右。不過,從產品銷量上看,OLED電視仍不如大屏4K電視強勁。相關業內人士表示;4K電視經歷了近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整個電視行業的主流力量,并呈現逐步增長態勢。而OLED電視受到價格等因素影響,目前還無法趕超與它。
新技術或刺激電視行業重洗牌
一直以來,國內企業在LCD(液晶顯示)、PDP(等離子顯示)等顯示技術上,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長期受制于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以致國內生產企業長期無成本的話語權乃至價格的話語權。而激光顯示產業,或許能促使國內企業迎來了一次大的機遇。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激光顯示技術的發展基本上處在同一發展水平,面對廣闊的未來市場空間,中國企業將有機會以核心技術擁有者的身份參與合作與競爭。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涉足激光電視領域,從去年開始,我國電視企業及投影機廠家甚至一些光學廠商,如長虹、海信、華陸、TCL、康佳、創維等,開始涉足激光電視領域。國際上,LG最先推出激光電視,索尼也在2014年CES上展出了新品。
眾所周知,液晶電視的尺寸越大,價格就越貴,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除了要應付其高昂的價格之外,還要負擔起因為特殊定制而產生的時間成本。對于這方面,激光電視的優勢就很明顯,以已經上市的海信電器的100寸激光影院為例,其售價69999元僅僅是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的一半左右,而且不用采用定制生產的方式,方便用戶選購。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傳統彩電企業的轉型競爭的步伐從未停止。但彩電行業競爭的加劇只是表象,行業整體運營質量和價值的下降是動搖企業根基的根本。如何在新一輪的競爭與洗牌中提前卡位是國內外彩電企業面臨的共同課題。隨著技術和市場的不斷成熟,成本價格降低,尤其是激光器成本的降低,激光電視進入家庭的時間也會大為提前。在新技術應用的刺激下,彩電行業迎來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