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彩電電商消費有多強:最新的數據報告是,全年750萬臺左右的市場銷量、超過17%的市場占比,44%以上的全年同步增長,以及半數以上的核心新品首發比例。
以上這些數字看起來非常美。但是,如果筆者提供以下這個語境方式您會認為,電商彩電的藍圖更美。這個語境方式是:將智能盒子產品看做一種彩電應用方式,以彩電應用方式電商市場占比為核心,而非具體的彩電終端銷量為核心,計算電商市場占比。
簡單說,就是將智能盒子產品與彩電產品一并計算成“彩電消費方式”。這樣一來,全年千萬臺的盒子產品就幾乎都成了“電商銷售的‘彩電消費方式’”。在主要彩電消費方式中,電商的渠道占比就會最高上升到:31.8%!這個比例會超過傳統連鎖賣場,甚至與專賣店、加盟店的銷售比例接近。
以上的統計方法的問題在于,能不能將盒子和彩電合起來看。對于支持合起來的理由,至少可做以下總結:第一,彩電市場接近一成的萎縮是由盒子蠶食造成的;第二,購買盒子的消費者大部分是即有的彩電用戶,他們原本打算更換新電視,享受新應用方式;第三,盒子產品從本質上看,沖擊的是廣電網路為主的看電視方式;第四,購買盒子產品的用戶半數以上屬于“經濟型”消費者,絕大多是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而彩電電商市場則充斥著全年的“最低價”產品,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盒子這類產品,現有的盒子產品消費者,從電商購買彩電的比例將比較高。
當然,不支持將彩電和盒子合并統計“電商”在客廳娛樂市場能量輸出水平的理由會很簡單。那就是盒子和電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終端產品。
除了盒子,可能影響家庭客廳娛樂市場,電商能量輸出結構的另一個主流產品類是叫做聲吧、回音壁或者條形音箱、平板音箱的一類專門為平板彩電設計的“音響”產品。這類產品現在主流的消費渠道也是電商平臺。這類產品流行的關鍵因素是:好的音箱必須依賴于一個充分大小的共鳴腔,而平板電視越來越薄,已經不能提供必須大小的音箱設計空間——事實上,大多數電視機最厚的部分,往往就是音箱。這種技術需求上的差異:一個要厚、一個要變薄,導致了音箱和顯示分離的產品設計需求。獨立平板音箱是一個百萬級銷量的市場。
甚至,在家庭客廳娛樂方式中,還可以引入娛樂投影機和家庭影院投影產品。這兩類雖然年銷量只是10萬臺規模上下,但是卻已經形成以電商為主的渠道格局。
所以,家庭客廳娛樂方式這個概念下,電商的實際市場份額要比單純計算彩電形態產品獲得的數據要大一些。尤其是2014年盒子產品大規模爆發之后,電商對家庭客廳娛樂市場渠道的影響,被很大程度上分流了。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盒子的攪局,那么電商占彩電市場的比例,2014年至少會是25%左右。即便目前盒子攪局的事實已經形成,創維、海信、樂視等電商市場活躍品牌的年度電商渠道銷售規模全面上升到百萬級別也已經是板上定釘——因為,這一數據已經在前三季度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