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指出,日本廠商之所以能夠從破產邊緣脫身轉型,與日本銀行業的支持有絕對關系。
夏普曾在2009年發生大規模重整,業者指出,當時有不少日本工程師來臺覓職,也確實為臺灣面板廠商帶來新技術。為了解日本面板業的近況,工研院指派產經中心研究員劉美君赴日研究。
劉美君表示,日本面板業為度過危機,向日本銀行業“坦誠相見”,把前瞻技術都攤給銀行了解,公司所有的動產、不動產也都押下去擔保,并提出“逐季改善獲利狀況”的預估,日本銀行團評估面板的發展潛力下,確定不抽銀根,因而面板業有機會度過經營危機,目前稼動率維持很好,透過高階技術研發新品,人才也回流了。
我國面板產業外銷比重高達89.6%,且因下游組裝需求而高度集中在中國大陸,占83.5%,工研院IEK資深研究員林澤民指出,我面板業面臨中國大陸積極提高電子零組件掌握度,且實行進口替代(調高關稅),帶來市場競爭風險提高,政府有必要依循中、韓的政策擔保作法,創造企業經營與永續投資的正向氛圍。
日本銀行業對于面板廠商的融資授信,發揮了前瞻技術的預估能力,確保既有債權,又能賺到融資利率收益,建議國銀產業授信部門可以強化產業趨勢的判斷能力,資金部門與制造產業同步成長。
早前,顯示技術一直由日本企業主導,但近年來,韓國和中國臺灣面板業的崛起給了日本企業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它們的低成本面板,搶占了不少市場。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產業“抱團過冬”也正成為日本企業互助互救的一大手段。而日本銀團的支持,讓日本面板企業沒有了資金困擾。
2014年前三季度,京東方北京5代線、成都4.5代線、合肥6代線以及北京8.5代線四條運營產線保持滿銷滿產,新增產線產能逐步釋放,合肥8.5代TFT-LCD生產線與鄂爾多斯5.5代AMOLED生產線都已相繼量產。中國面板企業的實力已經開始趕超日本面板企業,國產面板的雄起正逐漸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