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2萬臺電視一天銷售一空,一邊是大刀闊斧與夏普這個有“液晶之父”美譽的企業深度合作。樂視和聯想成為近一段時間智能電視領域的絕對主角。
誰也沒料到掀起這場血雨腥風的客廳大戰之旗手居然是兩家曾經與電視機根本不沾邊的企業。有人質疑他們是以攪局為目的;也有人分析,他們給這個固步自封的產業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我們姑且不去分析其結果,因為不到最后一步誰也無法預料。但可以肯定他們都是身懷絕技而且有備而來對手。
樂視憑借著其內容的優勢,進行著電視產業各個環節的拼接。只要對內容有需求,樂視超級電視就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一旦用戶積累到一定數量,就有資本去和上下游廠商去談訂單,規模在,成本就能控制,加上其僅此一家的渠道模式,樂視可以說是掛著內容的招牌,下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棋。
聯想或許比樂視顯得踏實和老道一些。在征服電視這塊屏幕之前,他已經征服了電腦這塊屏,憑借著老練的IT模式,在移動端聯想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聯想認為憑借著長期在IT領域積累的品牌優勢和制造經驗,加上對智能平臺的良好把控,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幾乎就是簡單的加法平移。
然而,如此一招鮮的絕技并未讓上述二者在電視領域嘗到任何意思甜頭。
恰恰相反,任何獨家的內容優勢,任何制造業的經驗和智能平臺的把控在電視機這個領域似乎不是萬能的。樂視可以憑借著版權優勢在視頻領域風生水起,聯想可以收購IBM,幾乎吃掉了PC領域。但在彩電產業面前,他們遇到了難題。
聯想起初進入電視領域直指高端產品,希望把電視產品打造得像其在電腦市場一樣高端的形象。但沒過多久,聯想電視慘淡的銷售數字告訴他事實并不像想的那么簡單。
聯想現如今還是要地下頭來用1000多元的32寸電視進行終端市場的廝殺。
樂視也同樣遇到了尷尬的問題,從其發布超級電視至今兩個月里,其從未正式面對過售后服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