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樂視以6999元的價格預售旗下的X60大屏電視,如此低價讓部分傳統家電廠商倍感壓力,國內外傳統電視廠商紛紛采取降價措施,推出60英寸液晶電視的低價產品,以應對超級電視的沖擊。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從表現上看IT企業的到來加劇了行業競爭,給傳統家電領域帶來了壓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廣闊的發展前景下,激烈的競爭也能夠試煉出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光說不練假把式,在巨大的市場面前,如果只做表面功夫而不深入發展,即便能風光一時,但在市場的考驗下,終究會經不住考驗。
一般情況下,國內市場上的60英寸智能電視,價格在1.5萬到2萬元之間,55英寸智能電視價格也在萬元以上。外資智能電視的售價則要普遍高些,其推出的大屏電視,以55英寸為例,售價約在1~2萬元以內,60英寸的智能電視絕不低于1.5萬。
在IT企業的步步緊逼下,傳統彩電廠商不得在價格上做文章。特別是在大屏電視方面,樂視60寸的大屏電視不到7千元的售價,著實讓業內感受到很強的“低”氣壓,部分業內人士甚至稱,聯想、樂視等IT企業混戰智能電視領域后,在價格戰的腐蝕下,大屏電視格局已經被撬動,其行業價格將會被影響,近期內會有下調趨勢。
低價攻勢真的影響了傳統家電企業嗎?答案是肯定的。在低價大屏電視出現不多久,國內部分品牌廠商也陸續推出幾款低價60英寸大屏幕電視;外資方面,夏普推出lCD-60lX255A液晶電視,價格為6999元;索尼也推出一款60英寸KLV-60EX640液晶電視,以7799元的價格出售;不過,這些廉價的大屏TV并非智能,它們雖有網絡接口,可以通過互聯網看一些影視內容,但內容局限性大,有的電視甚至在連主流的圖片和視頻格式都解不了碼,僅能收看在線電影和有線電視節目。僅是屏大并不能吸引消費者選購,如果廠商一味在“大”中做功夫,那并不是長久的發展之際。
據了解,傳統家電企業的產品出廠價格,一般為成本+毛利+運營成本+營銷成本+渠道成本+品牌溢價,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參與者都要加價盈利,很多國際電視品牌從成本價到出廠價再到最終零售價的加價率一般為200%。一臺電視機到消費者手中后,要經過多種環節如廣告、渠道、售后等(這樣也就增加了銷售成本),價格戰只會縮小利潤空間,對行業發展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樂視電視通過自有電商平臺銷售,在定價上砍掉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大大縮減了成本。傳統家電企業雖降價,依然是高渠道成本、高營銷成本和高品牌溢價。傳統彩電廠商想要和其拉開距離,并非難事。雖然價格戰不可避免,但也要注重產品的實用性、消費者需求、節能和產品細節等方面,建立健全產品的產業鏈,才能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雖然目前IT互聯網新軍進駐智能電視市場并未在實質上給傳統彩電企業造成沖擊,但面對未來發展仍是個未知的挑戰,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傳統彩電企業而言,需要研究的是對于未來更多的跨界融合應該如何應對,以及傳統彩電企業除了”制造硬件“外,微創新也將會成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