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正準備在2014年3月份正式停產等離子產品。這是2013年10月份的消息。對此業界并不覺得驚奇。從消息的可信度而言,松下未做官方正式表態——當然,這類消息沒有人愿意做官方的證實,因為不是光彩的事情。不過,既然松下也沒表示反對,可見此消息還是很“靠譜”的。
松下是全球最大的等離子顯示技術、顯示面板、彩電的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等離子商務顯示器的供應商。在等離子項目上,松下擁有規模最大、技術最高、產業體系最完善、研發投入最多,單體工廠產能最大的特點。松下也是唯一掌握等離子面板12面取技術的廠商。因此,松下拋棄等離子等于直接給等離子判了死刑。
實際上,早在2008年松下就開始投資等離子的主要競爭者lcd液晶顯示技術,收購其與東芝、日立合資建立的液晶面板6代線,并投資建設液晶面板8代線。這一動作已經表明,松下意識到了平板的未來已經不屬于等離子。在此前后,日立和先鋒先后選擇了放棄等離子顯示技術,韓國三星和LG也減少了等離子產品線的投入。
由此可見,松下最終會撤離等離子早已注定。只不過,業界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福島地震、電力危機、日圓升值、金融危機和液晶的競爭,這些因素交織,使得松下的業績在2010年開始斗轉之下。全球彩電銷量的猛跌,讓產能巨大的等離子面板廠“無米下鍋”,久而久之維持不了運營的工廠,無論其多么先進也只能關門大吉。
松下停產的消息,不僅說明了此輪經濟危機對松下打擊之深遠,也說明了液晶和等離子之爭的徹底結束,更是日系彩電產業衰落的一個標志。
雖然,在此前業界還在談論液晶和等離子之爭中,液晶向4k過渡,等離子難以招架;或者日系彩電廠商遭遇危機,但是技術優勢依然存在的觀點。但是這些觀點在松下毅然絕情的放棄等離子的事實面前已經毫不重要。實際上,現在是等離子業界著想如何為這一技術善后的時候了:雖然專業顯示、商務顯示和拼接屏市場,等離子還有需求,但是那么一點市場,可容不下現有工廠產能的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