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內外彩電廠商對4K電視十分熱衷,推OLED電視的廠商卻不多。在今年的IFA展中,海爾展出了國內首款OLED電視。隨后,創維也于近日發布了兩款OLED電視產品。至此,風頭正勁的4K超高清技術轉眼被OLED搶去了光彩。緣何中外彩電廠商都熱衷OLED,爭相開發這類電視產品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OLED電視具備了許多LCD不可比擬的優勢。接下來,投影時代網就將和大家一起詳細的了解緣由,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接著往下了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往后OLED電視很可能成為賣場主流。咱們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多少要了解一下這個技術的原理情況比較好。OLED的基本結構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之銦錫氧化物(ITO),與電力之正極相連,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TL)、發光層(EL)與電子傳輸層(ETL)。當電力供應至適當電壓時,正極空穴與陰極電荷就會在發光層中結合,產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
OLED的特性是自己發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視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電壓需求低且省電效率高,加上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構造簡單,成本低等,被視為 21世紀最具前途的產品之一。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原理和無機發光二極體相似。當元件受到直流電(Direct Current;DC)所衍生的順向偏壓時,外加之電壓能量將驅動電子(Electron)與空穴(Hole)分別由陰極與陽極注入元件,當兩者在傳導中相遇、結合,即形成所謂的電子-空穴復合(Electron-Hole Capture)。
而當化學分子受到外來能量激發后,若電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態電子成對,則為單重態(Singlet),其所釋放的光為所謂的螢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發態電子和基態電子自旋不成對且平行,則稱為三重態(Triplet),其所釋放的光為所謂的磷光(Phosphorescence)。
知道PM-OLED的應答速度為什么非常快嗎?這是因為PM-OLED利用材料能階差,將釋放出來的能量轉換成光子,所以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材料當作發光層或是在發光層中摻雜染料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發光顏色。
OLED屏具有輕薄的優勢,由于有機材料及金屬對氧氣及水氣相當敏感,制作完成后,PM-OLED需經過封裝保護處理。PM-OLED雖需由數層有機薄膜組成,然有機薄膜層厚度約僅1,000~1,500A°(0.10~0.15 um),整個顯示板(Panel)在封裝加干燥劑(Desiccant)后總厚度不及200um(2mm)。
下面,咱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OLED技術。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因為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這種顯示設備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三星和LG也推出了各自的OLED手機。OLED屏幕具備了許多LCD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它也一直被業內人士所看好。
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OLED顯示技術無需背光燈,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并且能夠顯著節省電能。
OLED技術 |
|
優 點 |
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僅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輕;固態機構,沒有液體物質,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即使在很大的視角下觀看,畫面仍然不失真;響應時間是LCD的千分之一; 低溫特性好,在零下40度時仍能正常顯示;發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可以做成能彎曲的柔軟顯示器; |
缺 點 |
壽命通常只有5000小時,要低于LCD至少1萬小時的壽命;存在色彩純度不夠的問題,不容易顯示出鮮艷、濃郁的色彩; |
目前,OLED除了被用于3C領域外,也被彩電廠商所關注。很多彩電企業如索尼、、松下、三星和LG等均對出了自己的OLED電視;我國的海爾和創維也涉及這一技術領域,研發出OLED電視產品。國內品牌在技術方面快速跟進的速度,已經不像過去被人牽著鼻子走。
幾年前電視行業也正經歷著CRT往液晶時代的轉型,國產品牌幾乎處于市場的邊緣,被外資品牌壓制著。但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已經逐漸的超越了對手,變成了領跑者。
OLED時代又被認為是一次電視機的技術變革。這次已經做足的充分的準備,顯得信心十足。京東方在鄂爾多斯的首條OLED面板線正式投產、創維國產首臺OLED電視也將推出、還有更多國產彩電在秘密布局,等等。
在韓系家電廠商中,三星和LG為了OLED技術投入頗多,也爭分不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視機制造商,三星在開發OLED電視上落后于LG。今年2月,三星曾表示計劃上半年開始銷售OLED電視,而LG今年1月就已經開始在韓國市場銷售OLED電視。目前,LG旗下的OLED電視已經在北美、歐洲以及中國等其他市場有售。
雖然OLED產業并不是一個新型產業,也不是一個成長期產業,但它已是一個進入爆發期的產業:尤其是從現在去年(2012年)開始,大尺寸、小尺寸OLED屏幕都將出現爆發性的增長。而今年下半年,中外家電廠商除了發展4K技術外,也在加強OLED技術。接下來,投影時代網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2013年里熱度較高的OLED電視產品。
三星新品OLED電視F9500
三星F9500 OLED電視提供自發光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子像素,這種不需要背光源的成像方式,呈現近乎完美的黑色和純粹的白色。這款OLED電視采用了高通四核A15處理器,也擁有完整的Smart TV功能,包括語音控制和流媒體。還提供了智能雙畫功能,可讓兩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屏幕共同觀看完全不同的全高清節目,并提供各自軌道的聲音和控制。
該OLED電視還首次加入了三星的Multi-View功能,使用了3D顯示技術,允許兩個觀看者(要戴上3D眼鏡)同時在一個屏幕上觀看到不同的內容。除了2D/3D的功能以及支持手勢識別的新版運動控制功能,可以在45°角的時候更好地追蹤手的舉動。由于性能出色,這款OLED電視備受大家關注。
LG 55EM9700已開售
LG 55EM9700是一款厚度為4毫米、重量小于10公斤的OLED電視。在性能方面,LG 55EM9700 OLED電視采用了獨創性的WRGB四色技術,WRGB超越傳統的紅綠藍三原色技術,帶超廣的色域,從而更加準確真實鮮明地還原自然的色彩。
這款55寸的OLED電視型號為EM9700的OLED電視,該電視已經于早前在韓國過上市,而在美國上市時價格大致為1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000元)。這款電視采用了OLED面板,因此厚度達到了4mm,此外這次展示的產品底座采用了全新的設計。
LG 55EA9800-CA可彎曲OLED電視
LG在CES2013上展示的可彎曲的OLED電視LG 55EA9800-CA目前已韓國和我國開售,它是全世界首款曲面OLED電視。這款曲面OLED電視采用了符合觀眾視域的自然弧形屏幕,屏幕上任何一點與眼睛距離相等,是任何顯示設備的最優形式。經過周密科學計算的適宜弧度,能使屏幕上任何物體都不會失真,無論物體出現在中心還是邊緣,尺寸表現完全一樣。
索尼4K OLED
在2013年的CES展中,索尼發布了全球首款4K分辨率的OLED電視。56英寸,分辨率達到3840x2160(UHD級別),目前在OLED顯示領域還屬首次。采用了新的氧化物半導體TFT(與夏普IGZO-TFT相似),以及Super Top Emission技術。雖然是樣機,不過也讓很多網友們激動不已。
松下56英寸4K OLED電視
雖然松下即將停產等離子,不過,松下公司在CES2013和IFA2013展會上先后均展示了56英寸4K OLED電視面板。這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OLED電視,這款56英寸的電視重27磅,擁有3840×2160分辨率,能夠更加完美地呈現出畫面細節。這款電視的外觀設計相當出色,厚度不到半英寸,整體外觀非常華美。
海爾55寸OLED電視
在今年的IFA展中,海爾亮出了55寸OLED電視,被譽為國內彩電企業首次以實物的形式宣布進入次世代顯示技術OLED產品陣營,這款電視迅速以黑馬之勢占絕各媒體的產品推薦榜。這款電視采用窄邊框設計,僅為1.5毫米,超薄機身只有4毫米厚度,底座隱藏在屏幕背面,整體外觀讓人驚嘆不已。
創維55寸OLED電視
12月5日,創維在深圳發布了55英寸的E990/E980雙系列天賜OLED電視。創維新品OLED電視外觀非常驚艷,整體工業設計如刀鋒般極致輕薄,未來感十足。新品OLED電視采用先進的WRGB四色技術與創維全色域技術的完美結合,能夠給消費者最真是的原本色彩,帶來清晰的畫面顯示。
因為采用了LGD的OLED技術,天賜OLED電視對比度可達到1000000:1,可以完美展示還原任何難以清晰展現的暗夜場景,動態畫面響應速度大幅提升到0.001ms以上,對于動態殘影問題完美解決。
硬件方面,創維天賜OLED電視采用四核CORTEX A9核心處理器,搭配MALI 450八核GPU,還搭載有VPU雙核雙向數據處理器,運算速度遠超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電視,可以說是目前智能電視之最。它還擁有2GB DDR3 RAM+8GB ROM,以及高達1000MBPS的無線WIFI,硬件設備超強。
在CRT往液晶時代的轉型中,國產品牌幾乎處于市場的邊緣,被外資品牌死死的壓制著。但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已經逐漸的超越了對手,變成了領跑者。OLED被認為是一次電視機的技術變革。我國京東方在鄂爾多斯的首條OLED面板線正式投產、海信、創維的OLED電視也將推出、還有更多國產彩電在秘密布局,等等,未來在OLED電視領域,我國彩電品牌也將會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與日韓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