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技術浪潮下,日企巨頭正在經歷各自的轉型期。夏普就是其中的輕騎兵。
這個上世紀90年代的液晶面板、太陽能電池巨頭,回歸創業之初的CSR理念,重新定義企業的發展藍圖,朝更加貼近民生的階段邁進;它嘗試依托技術、產品、供應鏈關系等,塑造一個環境友好型生態圈,借此延伸自己的商業利益。
“過去兩年中,夏普確實遭遇了困難時期;這讓公司思考未來發展時,重新審視創業之初確定的經營信條:誠意和創意。”夏普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大中華區 CEO新原伸一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重新回歸原點,從顧客需求出發,創造出環保且貼近民生的新價值商品,始終沒有脫離創始人早川德次先生創辦這個企業的目的。
101歲的夏普,在今年確實迎來了轉型復蘇的跡象。其2013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兩年來夏普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凈利潤136億日元。新原伸一也向本報記者坦言,除了受市場需求影響外,這與公司秉持的CSR經營理念也密不可分。
從“Eco-positive”到“GSV”
新原伸一說,早川德次已經非常清醒地意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它存在的基因,雖然那時還沒有CSR這個詞,但這種淳樸的基因依舊延續在如今夏普公司的運營當中,并以制度形式落實下來。
夏普在2004年度宣布“成為地球變暖零負荷企業”的目標,并致力于實現“到2010年度,通過客戶使用夏普創能節能產品而產生的溫室效應氣體削減貢獻量超出夏普事業活動中產生的排放量”;這一目標于2008年提前實現了。
2010年,夏普推出新的藍圖,即“Eco-Positive企業”,欲借助太陽能電池和節能商品擴大溫室效應氣體的削減貢獻量,2010年其排放溫室氣體163.4萬噸,通過創新產品削減326.3萬噸,約為排放的2倍;2011年度,削減溫室氣體貢獻量已經達到排放量的3.1倍。
在夏普看來,環保永無止境。今年初,夏普將CSR的核心措施升級為GSV(Green Shared Value,環境共享價值),即“擴大環境共享價值”,它積極和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共同努力,依托先進的技術、環保的產品、友善的社會關系等,塑造一個環境友好的生態圈,更深層次地為社會提供創意。
“夏普新擴展的GSV環境方針,最重要的目標是讓積極因素大于消極因素。”新原伸一解釋稱,所謂“積極因素”,即為通過節能技術、環保產品等,創造出溫室效應氣體削減貢獻量;而“消極因素”,則是在生產等事業活動,不可避免產生的排放量。
具體而言,在不可避免的消極因素方面,夏普緊跟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源相關的新國際潮流,嚴格根據國際標準“Scope3”計算的排放量。
為了達到環保目標,夏普多年前就在推行“環保工廠”理念,之后又以龜山廠為標準,推行標準更高的“超級環保工廠”概念。截至2012年,夏普全球所有工廠都已達標。
“除了計算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排放量外,我們還會計算整條供應鏈的排放量,包括原材料采購、產品使用等。”新原伸一說,辦公區域產生的排放量也算作消極因素,夏普會要求每個員工從細節處做起。
本報記者采訪時發現,夏普內部資料的影印都是雙面打印;而午休時間則會關閉無用的電器。這一標準甚至延伸到非工廠區域的辦公室。據夏普(上海)電子有限公司員工透露,為減少油耗,公司對車的使用者、使用時間、前往目的地等信息進行管理,如果目的地相同或相近,則采用拼車或搭乘方式。該公司早在 2009年就被認定為環保辦公室,而夏普內部也越來越多出現這類環保辦公室。
在積極因素方面,夏普不斷探索新節能技術,創造更貼近民生的環保產品。目前,夏普的產品線包括液晶電視、太陽能發電系統、數碼復合機、電子元器件等,以2011年推出的IGZO技術為例,其在性能上有三大優勢,分別是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觸控性能,但它最大的優勢還是可以使顯示屏的能耗減至原來的1/10~1/5。如果搭載此類屏幕,智能手機的待機時間可延長至2~3天。
新原伸一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努力通過IGZO技術使溫室效應氣體的貢獻量從原有的1/5降低到1/10;“我們在推進CSR理念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研發出更加具有誠意和創意的節能減排產品。”
按照夏普GSV戰略的構想,計劃以“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結束年,即2020年為期限,將削減貢獻量擴大到排放量的1.5倍。
CSR共榮生態圈
感恩需要條件,企業CSR落實需要物質基礎,否則不可持續。
早年,早川德次的感恩行動,也建立在夏普持續的經營上。夏普完成了日本歷史上許多“第一”:第一部收音機、第一臺黑白電視、第一臺彩色電視機、第一臺烹飪電子烤箱、第一件超薄電子計算器等。直至后來進軍新能源領域,研發太陽能電池。
按照IEEE關西支部理事、大阪大學名譽教授白川功的觀點,當年太陽能電池應用并不普及,更談不上賺錢,這說明了早川德次的挑戰精神與長遠眼光。
當日,本報記者將轉型時期CSR是否持續投入的問題拋給新原伸一。“CSR是企業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的信念:圍繞CSR展開的活動,既是外部人士對企業形象的初步評判,也是投資方評價企業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一環。”新原伸一說,當一個公司的CSR活動順利進行時,在外部人士看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沒有沖突,反而是兩方面協調得非常好;如果企業在CSR方面毫無作為,不論消費者還是投資人,不免會疑問這個企業是否還能繼續生存。
在他看來,回歸創業的原點,夏普的優勢在于“徹底立足顧客的視角”和“強大的技術實力”。
2011年,夏普在北京設立了承擔中國地區總部職能的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設置了AV系統、健康環境系統、顯示器元器件等事業本部。以此為契機,根據日本總公司推行的全球環保舉措,夏普在中國地區總部內部配置了環境統轄、環境推進部門,并在中國首次設立CSR主管職位。
夏普全球的供應商CSR采購、小學生環境教育等項目陸續在中國推進。以前者為例,2007年,夏普制訂了《夏普供應鏈CSR實施指南》,此后,夏普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其他客戶推進。即:通過“CSR采購調查”網絡問卷調查對客戶進行評級,根據不同分類,連續兩年屬于C級和D級的客戶需要提交“改善計劃書”,并采取必要的CSR改進對策。
針對中國本地客戶,夏普中國發起CSR網絡研修會,并在上海、北京、廣州、昆明等10個城市進行了環保會議。對于消費者,夏普倡導VOCS(Voice of Customer & Service),即:將顧客對產品的評價意見,反映到產品制造中。
不僅如此,夏普還通過援建“夏普希望小學”、植樹造林、公園清掃等公眾活動,在環境、教育、社會福利等領域積極影響員工及公眾的環保、慈善理念。今年年初,天冷大霧的一天,新原伸一先生親自參加了夏普公園清掃活動。他笑稱,有趣的是,他在活動后患上嚴重感冒,因此印象深刻。
“我們希望以多種方式傳達夏普的CSR理念,和供應鏈合作伙伴、消費者、員工等共同建立一個共榮的生態圈。”新原伸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