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前,松下官方還辟謠說不會退出等離子業務,但上月的最后一天,這個“謠言”還是到來了。10月31日,松下董事會在日本正式宣布,決定2013年12月將停止等離子顯示器的生產,并將在2014年3月底以前,即2013財年內結束一切等離子業務。“等離子之父”松下的退出,將使等離子電視市場加速萎縮,成為繼CRT電視、背投電視之后的又一個黯然退場者。
市場份額不足一成
曾幾何時,“內行看等離子,外行看液晶”這句話是平板電視行業內的名言。可是隨著液晶技術的興起,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所占的市場份額迅速地從5比5發展至1比9,如今更是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作為等離子技術的領跑者,松下一直采取大畫面為PDP(等離子)、中小型為LCD(液晶)的策略。2005-2006年間,等離子電視曾一度與液晶電視比肩抗衡,但隨著液晶面板的快速發展,等離子市場不斷萎縮。
據NPDGroup的調查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等離子電視出貨量下滑了19%,而LCD電視占據了91%的市場份額。相較于液晶面板的熱鬧,等離子走的無疑是一條越來越孤獨的道路。在松下之前,先鋒、日立等日本家電巨頭都已經先后退出了等離子業務。
記者在京東看到,目前僅有松下、三星、LG、長虹、創佳、熊貓等6家品牌的等離子在售,其中熊貓僅有一款51英寸的產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蘇寧易購上,則還有飛利浦的等離子電視在售。
對于退出的原因,松下表示是價格競爭力低。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分析,PDP的衰落主要是因為參與廠商少,初期技術封閉,僅有松下、三星、LG三家獨大,參與度低,產業衰落是必然的,“LCD占絕對壟斷地位,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明顯的缺點”。
長虹還能堅持多久?
松下的退出,讓不少人將目光轉向長虹。業內人士認為,長虹目前在國內等離子市場占據70%左右份額,有望在此細分市場進一步擴大份額。但等離子前景并不樂觀,長虹等離子業務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四川長虹2012年年報顯示,負責等離子面板業務的四川虹歐營業收入15億元,虧損7.38億元。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國產液晶面板巨頭華星光電和京東方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都超過了13億元。
雖然長虹仍堅守等離子市場,但長虹一年賣的750萬臺電視中,等離子只有100多萬臺。長虹方面解釋,這一堅持是因為PDP有固定消費群體。“PDP的消費群體多為高富帥,對品質和畫質要求都比較高。”
一位家電行業的分析師認為,松下退出等離子業務將給市場帶來一系列影響,韓系廠商在2到3年的時間內可能會完全結束等離子業務,國內家電企業目前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液晶電視的市場布局上,等離子電視業務將會進一步萎縮。
5年后售后或無零件可換
如果等離子電視退市,對于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無疑是等離子電視的售后服務是否會受到影響,家中已經購買的等離子電視是否會出現壞了無處可修、修理起來零件無處可買的情況?
對此,記者查閱國家相關規定發現,2011年我國已經將平板電視機納入《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規定》顯示等離子電視的整機三包有效期為1年,主要部件的三包有效期為3年,其中主要部件包括顯示屏、驅動組件、邏輯組件、高頻調諧器。也就是說,起碼在消費者購買等離子電視3年內,維修電視是有保障的。
同時,國家規定,如果一款產品在上市一段時間后停產,那生產廠商要保證在產品停產后五年內繼續向消費者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按照此規定,也就是說,等離子電視在停產5年后,用戶在維修時就很可能碰到沒有零件可買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