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超高清顯示讓電視機回歸畫質,那么智能電視則改變了人們使用電視機的習慣。從2011年到2012年,智能電視產品在中外廠商們不斷的改善中逐漸成熟,今年,智能電視話語權爭奪戰將會全面爆發。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曾表示:“現階段4K超高清電視的大范圍推廣還不成熟。智能化是目前平板電視市場的一大發展趨勢,用戶的體驗感受決定了平板電視未來的發展道路。
據中怡康最新測算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視市場總量將達4280萬臺,其中3D電視可達1875萬臺,智能電視可達1610萬臺,占比分別高達43%、37%,預計2013年3D電視銷量將達到2716萬臺、智能電視銷量將達到2604萬臺,較2012年均可增長近千萬臺,其中智能電視銷售占比在2013年將首次超過50%——智能電視已經步入了市場的成熟期。
近年來,從3D電視到智能電視、云電視,再到4K電視,彩電的功能越來越齊全,業內人士分析表示,2013年,無論從技術儲備、生態系統還是市場用戶接受度來看,都將成為3D、智能電視的應用“元年”。
國產彩電廠商布局智能電視
自從3D頻道開播以來,3D電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另外,在當下電腦、手機和平板大面積智能化的情況下,電視這一傳統市場也順應了“高清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目前,傳統電視正受到手機、電腦產品的強烈沖擊,加上廣告泛濫,受眾老齡化等因素,已成為很多家庭的家居擺設。
相對傳統電視,智能電視則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不只是傳媒工具、功能豐富、自主拓展等特點,從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轉換,這一過程,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消費者權利的擴展。從2011年到2012年,智能電視銷量已經擴展了4倍之多,我國知名家電企業TCL、長虹、康佳、海信和創維等企業在推出了3D電視之后,又研發里一系列的智能電視產品,一時間,國產智能電視全面覆蓋,一股智能熱潮被掀起。
3D、智能電視較傳統電視相比生產成本有所提高,據中怡康月度監測數據顯示,以尺寸為42寸大小的電視為例,2012年1-11月42寸的3D電視均價為4179元、42寸智能電視均價為4246元,與非智能、非3D電視相比價格均提升了1.16倍。根據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52%的消費者愿意接受3D、智能電視的價位在3999元~6999元之間。同時,中怡康月度監測數據也顯示:在價格段為4000~6600之間3D、智能電視的零售量份額分別可達54.5%和53.9%,可見,這個價格段是現階段多數消費者購買智能、3D電視的理想價位。
由此,隨著國內彩電廠商的集體發力,智能電視在未來幾年內必將成為普及型產品,而國產彩電廠商作為較早布局智能市場的核心企業,將全面領航。
相關專家分析表示,2013年將是智能電視蓬勃發展的一年,智能電視對技術的要求更容易被生產商掌握,相對于3D電視而言智能電視尺寸應用范圍也更加廣闊,加上其強大的應用功能,它將會在未來成為家庭娛樂的重點。同時,3D、智能電視發展仍面臨著政策限制多、缺乏統一標準、應用資源短缺、用戶粘度低、操控不便利等種種挑戰。
創新體驗 國產智能電視成主角
國產彩電廠商由于布局得當,在智能電視領域表現搶眼。據了解,國產智能電視是目前市場上最具創新性的智能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與外資智能產品相比,國產智能電視擁有領先的高識別率的引擎,擁有完善的智能平臺,真正實現人與電視間的自由、智能交互。另外,國產智能電視還是家庭健身娛樂的好助手,內置體感游戲、手勢控制游戲、在線QQ視頻等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健身娛樂。
隨著Android操作系統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生產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不僅是國產彩電廠商,就連韓系家電廠商三星也正式推出安卓系統的智能電視。
與傳統電視產業發展路徑迥異的是,智能電視的競爭是整個產業鏈的競爭。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家電廠商爭相從硬件一次性盈利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連續性盈利模式轉變。智能電視產業生態正呈現終端、應用、服務緊密的價值創造模式特點,產業生態環境是否健全將成為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在這方面,國產彩電廠商走在外資企業的前面。
為了提升競爭力,長虹、TCL、海信等廠商合作成立了智能電視產業聯盟,以智能電視為中心,完善“云服務”技術,實現一體化的智能系統,該聯盟圍繞智能終端產業鏈相關技術和服務,開展聯合研發、推廣應用、產業標準化、產業鏈建設等工作的行業性和非贏利性工作;外資方面也不甘落后,東芝、LG和飛利浦等廠商合作研發了一款通用智能電視平臺系統,3家企業還希望成立一個智能電視聯盟,吸引更多盟友加入。
業內人士表示,去掉遙控器,是未來電視發展的技術方向,而智能語音交互則成為改寫電視功能的重要環節。國產智能電視均能實現人機對話體驗,消費者可以輕松領略操控智能電視的樂趣,從而與電視形成互動,開啟智能客廳時代。中國彩電業也有望借“云”加速崛起,在全球市場博弈中以“云”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