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OLED產品線的投入上,三星和LG的小尺寸線是有“成功市場化”先例的,毫無懸念。LG 和三星8代線的推進雖然不如人意,但是沒能拖住LG大尺寸電視上市的步伐。日本企業方面,由于面臨金融危機和巨額虧損的影響,索尼選擇與臺系友達結盟、夏普暫時未提OLED、只是權利完成了液晶面板線金屬氧化物技術的升級、松下則表示建設6代試驗線的愿望、新成立的日本顯示更多的是口頭上表示對OLED項目的興趣。
臺灣地區,友達和奇美則在全力推動小尺寸(4.5代)線OLED的建設:有韓國企業成功先例,和自身資金緊張背景下的日本企業的支持,技術風險不大;同時臺系企業也在推動大尺寸線上金屬氧化物和低溫多晶硅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這有利于以后OLED產品的普及。
國內大陸地區,大型面板企業京東方則開工了鄂爾多斯5.5代OLED線,并在成都和北京的其它液晶線上實驗相應的技術,其新開工的合肥8.5代線也采用金屬氧化物技術,為進一步的技術演近做好了準備。華星光電也據傳在深圳8.5代線旁建設4.5代OLED實驗項目。此外,大陸地區還有多條家小型面板企業,擁有多條小尺寸OLED面板線的規劃,部分項目已經開工。
按照2012年OLED項目的推進計劃,2013年開始,小尺寸OLED供給方面將全面開花,三星一家獨大的局面將顯著改觀。而在大尺寸方面則依然擁有懸念:三星技術演進是否順利、LG能夠成功擴大產品規模——這兩家的成功程度也間接影響其它行業同仁的“熱情”和時間表。
但是,另一個角度來看,金屬鹽化物技術,作為OLED的前導技術和4K液晶的最佳搭檔,已經普及化。因此接下來大尺寸OLED項目的技術難題僅停留在“蒸鍍”工藝上。
三星小尺寸OLED線,采用了一種特殊的蒸鍍工藝演進方式:例如5代線,先采用四分之一蒸鍍方式——不影響小尺寸切割,但是不能做整體大尺寸切割;然后在逐步導入整體蒸鍍設備,進行升級。而5代或者5.5代線的整體蒸鍍設備恰能滿足8代或者8.5代線的四分之一蒸鍍:雖然也不能切割100寸的大屏幕,但是60英寸的常規屏幕則完全夠用。
OLED材料在背板上的分布采用蒸鍍技術的關鍵難點在于:尺寸面積越大,均勻性越難以控制,次品率越高。但是,業界也在演進另一種工藝:印刷。理論上,印刷型OLED涂覆工藝如若成熟,OLED面板成本、成品率、大尺寸化的關鍵難題就會被全面突破。
2012年,三星新的代號為A3的5.5代線的關鍵新設備就是一次性蒸鍍設備:該設備也是8代線的四分之一蒸鍍工藝的關鍵設備。三星原計劃2013年第一季度A3線量產。如果也切順利,這或許將成為大尺寸OLED電視普及和白菜花的真正開端。——實際上,這條生產線自身就可以經濟切割55-60寸的一塊大尺寸OLED屏幕,甚至4塊30寸的屏幕。
此外,本屆CES展會上一直執迷于等離子電視機的松下也加入到了OLED產品陣營。松下展示了56英寸4K分辨率OLED電視。最為重要的信息是,該款產品可能是由3D打印技術制造的。對比于蒸鍍技術在大尺寸上成本的增加,以及不均勻性問題導致的成品率難題,印刷技術可以在成本、大尺寸化、制造效率三個方面占據有。如果松下及其合作伙伴成功解決OLED材料涂覆的打印工藝問題,那么OLED電視面臨的成本、大型化和成品率三大難題就離迎刃而解不遠了。另據資料表明,日本國內在OLED材料涂覆打印技術研發,甚至整個3D打印技術開發上都暫居世界領先水平。
因此,不僅是在CES展會上,甚至是在整個2013年,OLED彩電市場都將從2012年主要聞其聲不見其形,轉變成新產品逐步開始真正的推向市場。也許,友達的2年時間OLED成本與液晶相似有些激進,但是LG的到2018年OLED比較液晶有成本優勢卻已經顯得毫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