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9月11日,美國司法部要求連邦法官對全球主要液晶面板企業友達光電處以10億美元的罰款,已對其此前的價格操作行為作出懲處。
今年3月,美國法院作出友達光電參與液晶面板價格操控的罪名成立,為此友達兩位高管將可被判處10年監禁,友達光電則可被處以10億美元罰款。不過,友達光電方認為,友達光電應承擔的罰款數額應在2.85億美元以下,甚至遠遠低于這個數字。據悉,此案將在舊金山地方法院于9月20日宣判。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區分工的差異性導致的貿易摩擦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近年來成加劇趨勢。除了常見的反傾銷和反貿易補貼雙反調查之外,專利之爭和壟斷框架下的價格操控、妨害自由競爭等罪名,已經成為歐美國家進行“貿易保護”的新手段。美國頻繁以價格操控為名處罰液晶面板企業,被認為與美國幾乎并不生產此類產品,卻大量消耗搭載液晶面板的消費電子產品有關。
就在不久之前,8月24日,美國法院剛剛裁定裁定三星侵犯蘋果iPhone智能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的設計專利,應賠償蘋果近10.5億美元。分析認為,此案的勝訴,將有助于蘋果在接下來和三星的一系列知識產權糾紛中占據主動。去年,三星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預測今年三星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接近蘋果的兩倍。
在歐美市場類似案例不一而足。警惕歐美政府或企業競爭者,以貿易自由的名義、知識產權、或者壟斷的名義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已經成為全球跨國企業,特別是有明確地域性分工的行業的戰略組成部分。例如,前不久,歐盟就做出了對我國光伏產業反傾銷調查的決定。
分析家認為,歐美的這種貿易保護,頗有在金融危機下病急亂投醫的嫌疑,長遠看將損害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進程,對全球金融危機下的復蘇沒有任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