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視出貨量出現連續2季度下跌,較去年同期下降8%。這一跌勢始于2011第4季,一直持續到2012年,反映經濟環境持續不佳,和降價速度趨于緩慢,影響消費者需求,將左右友達、奇美電等面板廠營運。
尤其日本市場需求非常不理想,2012第2季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77%至不足140萬臺。在成熟市場,電視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3%;新興市場增長也由2011年底兩位數百分比,放緩至3% 。
從DisplaySearch針對近期出貨至國內廠商面板狀況的追蹤分析重點可以看出,由于中國政府在補貼項目和實施細節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新的能效補貼對消費拉動效果并未完全顯現,并且品牌廠商渠道庫存中有相當一部分電視產品并不符合能效補貼標準,面板廠商和品牌廠商也需要花費1~3個月時間調整產品設計,從而達到新的能效補貼標準。
根據先前預估,中國官方的能效補貼新政策可望在2012年拉動當地市場約200萬臺平面電視的額外消費,從而加速 LED背光液晶電視對于傳統CCFL背光液晶電視的替代。同時也不排除品牌廠商為獲得更多的補貼額度,加大對于渠道端的壓貨,從而產生較高的渠道庫存風險。
NPD DisplaySearch仍期待新的能效補貼對消費拉動效應能在未來的1~2個月逐步體現,而對那些補貼比例較高的平面電視產品供應仍將吃緊,例如:32”W、42”W和19”W等。由于第四季有中國國慶、圣誕節、新年和春節等傳統銷售旺季,加上面板廠商對于面板的價格保護策略,品牌廠商對于面板的需求仍將保持旺盛。
42”W面板目前為供應最為吃緊的尺寸,部分廠商甚至在32”W供應也較為吃緊;而另一方面,這兩個尺寸所獲得能效補貼的比例卻是最高。例如,在同樣的能效系數前提下,42”所得到的能效補貼相比相鄰尺寸39”所得到能效補貼金額高100元人民幣;32”所得到能效補貼相較相鄰尺寸29”所得到的補貼金額更是高達150元人民幣。
因此,品牌廠商更愿意加大對于補貼比例更高的32”和42”等主流電視規格的面板采購,而對于39、40和50寸等補貼比例相對較低的面板需求卻比較疲弱。因此,部分臺灣面板廠商不得不采取搭配銷售策略:當出貨42”和32”補貼比例較高的面板時,搭配銷售29”W、39”W和50”W等新的面板尺寸。
盡管6月份出貨至中國廠商電視面板低于預期,奇美電出貨量仍一路領先。基于目前的預估,面板廠今年后期幾個月仍無法超越此前最高峰的3月和4月,國內地區下半年面板需求恐受能效補貼帶動而提前透支。
京東方在今年5月成為超越友達和三星成為國內電視廠商的第二大面板供應商,6月份也持續占據 第二名的位置。預估京東方7月份的電視面板出貨量為100萬片,但出貨給中國電視廠商的數量將因為海外品牌廠商新增的急單而減少,部分海外品牌廠商對32”電視面板的需求從臺灣廠商轉移至京東方,京東方在供應給中國電視廠商面板數量的排名因此受到影響。
為確保LG Display對國內廠商的面板供應地位,LG Display將在第三季起逐步開放open-cell的供應,并且有可能到全尺寸的電視面板。三星方面則調低對待中國本土電視面板的配額,取而代之的是以集團品牌為主的面板供應策略。
華星在良率提升上取得了較大的改善,預估7月份玻璃基板投片量將達到5萬片,均用于生產32”電視面板。華星從7月份開始對中國前六大電視品牌廠商供貨,從8月份開始對一全球電視品牌供貨,從而確保其面板客戶的穩定及持續發展。
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增長的強大動力,雖然2012第1季也下跌,但第2季度出現反彈,增長6%。東歐的需求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其它新興市場的出貨量都較去年減少。盡管如此,對更大屏幕尺寸,和新功能組合需求增長,將是市場增長的樂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