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創業100周年的日本夏普株式會社應該感到難堪,因為它不僅不能用良好的業績來告慰早期的創業者,相反,它正在為扭虧而費盡心機。
據日本媒體報道,夏普日前宣布將下屬子公司夏普顯示器公司(SDP)約37.6%的已發行股份出售給鴻海。夏普顯示器公司為夏普旗下液晶電視面板主力工廠界工廠的運營公司。據稱,夏普與鴻海的資本合作目前已完成部分資本融合,鴻海方面已注資約170億日元(約合2.13億美元)。夏普方面也已對外宣布取消大型液晶業務總部,并將該事業部的1300名人員轉移至顯示器公司。
新股權結構下的夏普顯示器公司已于7月1日開始運營,其中夏普和鴻海各占37.61%股權。
據了解,夏普界工廠擁有全球唯一一條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但它也是公司巨虧的重災區。業內人士表示,夏普此舉是要通過剝離價格競爭激烈的大型液晶屏業務,以改善財務狀況。
財報顯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夏普2011財年,公司銷售收入為30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8.7%;凈利潤則虧損46.6億美元。這是自1912年公司成立以來出現的最為嚴重的虧損。財報指出,虧損主要發生在投資巨大的十代線及電視業務。夏普董事會將虧損的原因歸咎為日元升值、法人稅率、自由貿易協定、勞動限制、環境限制、電力不足等"六重苦",日本市場占據其全球半數銷售額。
與鴻海合作,是夏普今年加強中國戰略、扭虧自救的重要舉措。在全球業務下滑的背景下,過去一年的中國市場業務的增長讓其看到了希望,并將中國市場視作其"救命稻草"。
近日,夏普確定了其2012財年在中國市場營收達到600億元人民幣的激進目標,比上一財年的386.64億元增長55%,將占其整體海外業務的46.3%。夏普株式會社首席常務執行董事、大中華區CEO兼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夏普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菅野信行表示,包括出口在內的中國事業規模,將在2011財年700億元的基礎上,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中國將成為夏普最大的海外市場。
在華業務逆勢而上
近一兩年來,包括夏普在內,日資家電企業在全球市場均不同程度地陷入業績虧損泥潭,尤其是在電視機業務上,曾經讓日本企業引以為豪的高科技和世界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等優勢已經消失殆盡。夏普、索尼及松下三大家電企業都陷入電視業務虧損、面板投入過剩的困境中,并相繼出現2011財年最大的業績虧損。在過去一年夏普全球市場利潤下滑的背景下,中國市場成為其海外市場的唯一亮點,夏普的中國業務發展呈現出逆勢而上的態勢。
根據日前夏普發布的官方消息,夏普中國2011年的市場份額在其海外合并銷售額中占比已經達到37.9%,排名第一。夏普預計其在中國2012年的營業額將同比增加10%以上,這意味著它近半數的海外銷售額將來自中國。
對于中國市場的增長原因,夏普將之歸結為其從去年開始推進的"地產地銷"策略,即本地化策略。
去年10月1日,"夏普中國"宣告成立,承擔其在中國地區的業務,并設立了健康環境和信息通信兩個事業本部。隨即又先后在南京成立了液晶系統事業本部,在無錫設立了第四個事業本部--電子元器件事業本部。菅野信行稱,夏普已經把其在日本的事業部管理功能全部移交中國,以推進"地產地銷"策略。
據中怡康數據,今年"五一"黃金周(4月23日至5月6日),夏普電視銷量在中國市場占10.4%的份額,位列第四。對此,夏普認為其本地化策略已初見成效。
中國市場的增長似乎令夏普重燃信心,它也已逐漸將中國市場視為未來發展的希望。
然而,對于其新財年提出的600億元在華銷售目標,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認為"很困難"。他向本刊記者表示,外資家電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總體欠佳."在國內市場,外資品牌在渠道和營銷上都不占優勢,包括三星等國際大品牌的家電業務在國內都是虧損的,接下來如果仍僅僅是拼硬件,夏普等外資品牌并不見得能在銷售上有多大優勢."洪仕斌說。
合作鴻海加強中國戰略
對于和鴻海的合作,菅野信行表示將加速夏普中國業務規模的擴大。
今年3月27日,夏普與鴻海在液晶面板與液晶顯示器領域達成合作,夏普負責提供技術,鴻海則提供廠房及生產技術方面的支持。鴻海以8.09億美元入股夏普,持股近9.99%,成為夏普最大的股東。同時,鴻海參股夏普十代線的運營公司"夏普顯示器產品"(SDP)37.6%,股比與夏普相同,獲得十代線一半產能。而此前,夏普控股十代線97%。
對此,菅野信行期望夏普的品牌力、技術力與鴻海的生產技術力、成本競爭力能優勢互補,帶來好結果。他表示:"夏普此前單打獨斗的垂直整合模式已經面臨極限,不可能對所有環節親力親為,在價值鏈中尋求合作變得更加重要."
菅野信行道出了日本家電企業的共識。事實上,諸多日本家電企業都在進行一場"垂直整合模式"的扭虧自救行動。松下即將未來業務的增長寄望于白色家電、蓄電池和車載電池等能源業務。同時,松下還和索尼達成協議,以共同進行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的研發生產。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夏普今年以來相繼在美國、日本、中國發布80英寸的液晶電視來看,它與鴻海合作拯救十代線的重要策略應該是推出超大尺寸液晶電視,以消化其巨大產能,提升銷售單價。
此前,夏普的十代線一直處于開工率不足的窘境,今年一季度,其開工率更是跌至谷底,僅為30%。對此,菅野信行曾坦言,十代線開工率的恢復主要依賴與鴻海的合作。本刊記者日前獲悉,鴻海等重點客戶已經向夏普十代線洽購面板。而夏普也表示今年三季度其十代線的開工率將提升至90%以上。
對于"重點客戶",業界紛紛猜測極有可能包括曾經宣布即將推出智能電視的蘋果公司。不過,有觀點認為,盡管能給夏普的面板工廠帶來巨大的訂單,蘋果電視的面世對于夏普等眾多以電視為主要業務的廠商而言并不一定是好消息。蘋果的產品在終端市場會對以夏普為代表的傳統彩電品牌形成強有力的挑戰。
"蘋果電視將引發一場徹底的彩電革命,它帶來的是軟件領域的創新."洪仕斌認為,這對于一直以來強調硬件創新的日韓家電來說將是一大打擊。他指出,夏普、三星的現狀其實是處于中間地帶,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在軟件創新上沒有優勢和積累,在渠道和價格方面又敵不過本土彩電品牌."洪仕斌因此認為夏普繼續做整機很容易在未來陷入被動,盡管與鴻海的合作能增強其制造優勢,但仍不能解決渠道和營銷方面的不足。他表示,或許主攻面板業務,將這一優勢發揮到極致,對它來說是一條出路。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微博)也表示,夏普液晶電視雖然在中國市場有增長,但它目前更應該著力于面板業務,充分發揮自己的既有優勢."目前夏普的十代線依然處于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國內市場也尚有空間,是有力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