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系家電扎堆巨虧,夏普出現了百年一遇的巨虧,松下虧損也創出全日本新高,索尼已連續4年虧損。巨額的虧損讓眾多日系廠商疲憊不堪,即使奮力改革,進行多方面發展,也難見扭轉。此時,作為市場競爭對手的韓系家電卻抓住時機迅速崛起,高調發力彩電市場成為彩電行業中的領銜主力。
日系電子集體大衰退
由于經濟大環境和自然災害等原因,日系電子正在衰退,而且不止一家。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松下、索尼、夏普三家的虧損總額累計達1.6萬億日元(約合200億美元)。今年開年以來,三家公司的股價紛紛表現疲軟,三家公司當前市值較去年最高價時總和蒸發了將近一半。
實際上,日系電子企業在上世紀風光無限,上世紀80年代,這些企業憑借推出錄像機、隨身聽等一系列殺手級產品,一度到達了產業頂峰地位。日系電子產品在中國市場風靡一時,當時索尼、松下的產品供不應求,而選購日系彩電業也成為了一種風尚。
不少的影像顯示和芯片核心技術都被索尼、松下、東芝等企業所擁有,這些企業不僅在終端出售產品,每年還通過專利獲取不菲的利潤。當時日系企業霸氣十足,韓系以及中國企業難以望其項背。
這些企業還樹立了非常穩固的品牌口碑,在當時,擁有日系電子品牌的產品就好像擁有了一種高端生活方式,時至今日,有不少消費者在選購平板電視產品時仍然會首先光顧索尼、夏普、松下的展區,都是因為這些品牌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構成一種不可磨滅的“日系情結”。
由于日本企業對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過于自信,而忽視了從用戶的角度去審視產品,沒有注重消費者需求,不僅錯過了最佳發展機遇,還流失了很多顧客。如今,那些曾經創下無數記錄的日系電子企業成為了蘋果和三星電子的跟隨者。就拿彩電市場來說,韓日已超越日企成為市場主流力量。
韓企站在巨頭上高調崛起
外國競爭者幾乎都通過快速的產品改進擊敗了日本同等企業。這些外國競爭者的做法通常是,將硬件產品與簡單易用的軟件和網絡服務相結合,提供一種更佳的用戶體驗,并傳達出一種更智能的市場信息。韓系廠商正是在日系電子的衰敗中受到啟發,注重消費者需求和用戶體驗,故而逐漸走向至高點。
從目前的全球電視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韓國同日本和中國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雖然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低迷,電視銷售不振,三星和LG電子依然維持在前兩位。
去年7-9月份以后,韓國和日中兩國之間的差距正在加大。上半年日本電視機全球市場份額占有率約為33.5%,和韓國的差距呈現加大趨勢,今年4-6月份,市占率縮小了8.4個百分點。同期,韓國和中國分別上升了4.5和0.3個百分點。
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 SEARCH發布的“4-6月各制造國電視機銷售臺數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品牌產品的銷售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3%,為1982萬8000臺,占到世全球市場總份額的38.4%,創下新的紀錄。
與此相比,日本品牌的數據僅為1296萬臺,而中國品牌銷量則是1012萬臺,分別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25.1%和19.6%。
韓國家電企業自上世紀90年代崛起壺,一直發展至今,仍然保持高漲,曾經風景這邊獨好的日系已經走向頹勢。與此同時,以三星、LG為典型代表的韓系家電品牌迅速上位,在中國獲得了成功的市場份額。雖然我國家電廠商也奮勇趕超,但就目前的局勢來看,韓企獨大彩電市場的形式還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