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業進軍電視行業終于掀起了冰山一角。
5月8日,聯想集團面向中國市場正式推出首批定位高端市場的K系列4款智能電視,價位在6499元~14999元不等。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智能電視是聯想“四屏產品”中的最后一“屏”,它的發布意味著聯想PC+戰略布局的初步完成。
此前,國內傳統彩電企業巨頭TCL、創維、海信、長虹以及三星等日韓彩電品牌都發布了最新的智能電視產品,加上蓄勢待發的谷歌TV、蘋果TV,一場智能電視領域的爭霸戰已不可避免。
誰的天下
對于劉軍的這種表態,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并不認同,他認為,自智能電視問世以來,傳統彩電行業的確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銷售對象的說法由“消費者”轉向“用戶”、企業都更重視后臺資源的建設。
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微博)看來,在產業鏈整合方面,傳統彩電業似乎更勝一籌。國內彩電企業經過20多年的積累,許多已經具備了生產液晶模組的條件,年均700萬~800萬臺電視的產量也讓這些企業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優勢。在彩電銷售環節,國內彩電業渠道深耕細作,深入國內五六級市場。而聯想之前以銷售電腦為主,采用代理制,且渠道與彩電渠道并不重合,重新架構一個新的銷售體系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從售后體系上來看,雙方基礎都很不錯。但從智能電視的技術難度方面考慮,IT廠商似乎更有優勢。
金曉峰認為,兩大陣營未來競爭的重點在于生態環境的建設,誰能率先找到合理的贏利模式,誰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認為,IT企業進軍彩電領域雖然來勢洶洶,但國內彩電企業的實力根深蒂固;智能電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贏利模式,從這個角度上說,各企業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未來究竟鹿死誰手,目前還難以判斷。
PC+戰略
聯想PC+戰略的前身是“四屏一云”移動互聯戰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硬件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和智能電視四大品類;二是聯想“樂云”服務,實現各種設備之間的互聯。“從PC到PC+,從終端到云端的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必然。”楊元慶說。
聯想智能電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以智能電視為中心,將聯想的其他三塊屏——樂Phone、樂Pad及idea系列電腦,通過樂云緊密地連接起來,不斷地優化每一個設備的使用體驗,組成真正的數字家庭系統,實現三網融合、互聯互通。這也是蘋果在戰略上努力的方向。
在2012年年初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聯想高級副總裁、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用樂Pad作為智能電視的遙控器,實現跨屏操控,令現場許多人驚嘆不已。但此次上市,聯想并沒有強調其各類產品互通的優勢,只將重點聚焦在智能電視本身。
與蘋果TV類似,聯想智能電視上市的時間也一拖再拖。最早的上市計劃是去年10月,最終在今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聯想智能電視初次亮相;國內上市的時間原定于今年4月,最后確定在5月8日。
來自坊間的傳聞稱,之所以推遲上市,是因為之前的產品設計沒有達到聯想內部的量產要求。楊元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此次上市的智能電視產品是聯想內部研發的第三代產品,是五年磨一劍的成果”。
據聯想內部人士介紹,在智能電視的研發過程,從芯片、操作系統、應用都是按照電腦的思路進行的,楊元慶也曾表示,從某種角度上看,智能電視就是一個大屏幕的電腦。“這是我們的長項和優勢的地方,”楊元慶說,“你也很清楚,蘋果原來也不是做手機的,但是iPhone一推出,馬上就對傳統的手機廠商造成很大的挑戰。”
芯片和操作系統是聯想智能電視的核心,聯想此次推出的4款智能電視采用了高通1.5G雙核芯片、谷歌安卓(Android)4.0操作系統,技術方面在業界處于領先地位。
據聯想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熊文介紹,由于智能電視的研發起步較晚,直到2011年主流智能電視芯片主頻才達到800M,性能比低端智能手機還低。今年“五一”,才勉強達到雙核1G。而聯想智能電視則采用了高通雙核1.5G處理器。
操作系統方面,安卓4.0是第一個正式支持智能電視的安卓版本,但這個版本也存在著區別,在于是否是獲得CTS認證。CTS是谷歌設計的一個測試程序,一共有約18000個測試項,如果能夠通過,就意味著操作系統是穩定可靠的,并且能夠兼容運行所有標準安卓4.0應用。正是這種強大的技術支持,使得聯想智能電視可支持1080P超高清播放、實現3秒快速視頻點播。
在智能電視領域,比拼的不僅是硬件,而是“硬件+軟件+服務”的綜合競爭。在生態系統方面,借助原有的合作優勢,聯想智能電視已有1000余款專門為電視開發的應用。
正是源于這種技術上的超越,聯想高級副總裁、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底氣十足地表示,“我不認為之前有真正的智能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