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聯想的四款智能電視終于正式和大家見面。作為IT企業進軍智能電視行業的先行者,聯想此舉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行業盛事。自此之后傳統電視企業在智能電視領域將會遇到一個強勁的對手。與傳統智能電視企業相比,IT企業聯想在智能電視的智能應用方面顯然更有優勢:豐富的內容、更好的CPU處理技術、更美觀的界面設計……然而拋卻聯想電視產品本身的優點,不同于PC銷售的電視渠道建設、產品品牌宣傳等方面的不足也為聯想電視的推廣帶了阻礙;另一方面,在品牌價值為主的高端黑電市場上,毫無市場基礎的聯想電視能否被用戶認同,還是未知。因此相關人士提出:聯想智能電視的品牌路還有很長。
雖搶在蘋果之前做了IT企業進軍智能電視的先行者,但聯想電視并非IT企業跨界的第一家,而之前跨界家電產業的IT企業們,也許會為聯想提供一定的經驗:
以蘋果為代表的“一條龍服務”型
關于蘋果電視的傳言一直都沒有斷過。在老喬生前,關于蘋果的顛覆性的創新性傳言就開始充斥著各大家電及IT媒體的頭版頭條,蘋果一系列的IT、3C產品珠玉在前,讓人們很容易對蘋果電視的震撼登場抱有極大興趣及期待。直至喬布斯去世,蘋果電視依舊千呼萬喚始不出來,然而蘋果電視的顯示屏卻從夏普傳到了三星,直至最近終于似乎是定下了OLED屏;蘋果的應用界面被想象的無比華麗并且想象力;蘋果電視的操作系統被想象成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蘋果電視的智能運用被想象的無比豐富及有趣……即使關于蘋果電視的所有信息都源于想象,也抵擋不了人們對蘋果電視的熱情。這一號稱是喬布斯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件作品著實賺取了太多人的關注。
蘋果電視究竟何時才會正式與大家見面猶未可知,只是蘋果電視未推先大熱的現象卻值得聯想深思并學習。蘋果電視的大熱更多源于之前的IT及3C產品奠定的基礎沒錯,但同樣在PC行業擁有十足話語權的聯想卻讓人們看不到太多希望并飽嘗業內人士攻擊,不得不說是聯想電視的悲哀。再者,蘋果電視有可能同之前其推出的所有電子產品一樣,從操作系統到內容運用都完全屬于蘋果自己,這雖然會像iphone4一樣造成一定程度的“跨越式溝通障礙”,卻更多的讓蘋果電視進入了獨一無二的行列。反觀聯想電視,目前不論操作系統還是大多數的智能運用程序亦或是內容,都更多的選擇與其他相關企業合作,如此雖然減少了聯想本身的壓力,卻也造成其與國內其他智能電視產品的同質化。對于新人聯想來說,這顯然太不利于其發展。
以清華同方為代表的“半死不活”型
如今走進一些家電賣場,在一眾國內龍頭黑點企業中間偶爾還是會看到一個微弱的身影——清華同方。清華同方作為國內的IT企業,也算得上成功,與聯想相比,清華同方更早表現出了對電視市場的野心,只可惜終端市場沒有給清華同方表現實力和實現野心的機會。
清華同方自幾年前推出電視產品以來,其產品一直沒能在終端市場引起關注,不管是電視產品本身的性能還是清華同方對電視產品的包裝,都讓消費者感受不到特點,因此清華同方更多的時候以打醬油的身份存在于部分家電賣場,銷量也一直尷尬。
其實清華同方也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其進入電視市場時,電視企業之間的競爭還不像如今這般激烈;早些年互聯網電視進入市場時,國內電視企業在運用方面都非常欠缺,而清華同方正好擁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進入智能電視時代,清華同方比聯想、蘋果一輩更擁有先發權……可惜清華同方依舊是四平八穩的守著一畝三分地,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機會曾經來臨過。
清華同方的前路幾乎已經沒有任何變動的可能性,而其之所以在跨界之后長期半死不活,根本的原因在于沒有創新意識,也沒能運用起自身的優勢。
以冠捷、明基為代表的“花開即花敗”型
如果說清華同方的電視產品還能在家電賣場偏居一隅的話,那么冠捷、明基之流的電視充其量也就是“坊間傳說”。做顯示出身的冠捷及做IT出身的明基,雖然進軍電視的時間不同、步調不同、策略不同,但卻有最大的相似處:一樣的出生即死亡。
不論是冠捷電視還是明基電視,除了業內相關人士外,普通消費者甚至沒有聽說過,冠捷依舊是顯示、明基依舊是手機和電腦……如今的偃旗息鼓全部來自于其在跨界之初的策略失誤及之后的推廣失誤。在電視這個傳統強于一切的行業中,后來者如果沒有足夠的特色就會死的很慘,很可惜的是不論冠捷還是明基,在進入電視行業之初都沒有像如今的蘋果一樣造就十足的話題,于是只能默默的來、默默的去,就像只開一夜的曇花,卻甚至連曇花的芳香都沒有留下。
總結:蘋果電視未推出便大熱告訴聯想:想要產品賣得好,僅僅憑借產品本身的質量遠遠不夠,話題很重要;清華同方的際遇告訴聯想:作為擁有先天優勢的IT企業,怎樣最大化發揮IT優勢很重要,但同時品牌塑造也很重要;冠捷、明基們則給聯想敲響了警鐘:不論當初的理想有多么美好,沒有出其不意的策略,就只能等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