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沒有一年是如此的折騰!”這是一位多年從事彩電銷售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第一句話。中國彩電業在快速經過CRT向平板電視轉型后,再次陷入了無序的競爭。價格上接連殺出低價,渠道上團購、夜場、內部優惠、倉庫直銷等等五花八門的辦法想盡,漫天飛舞的短信、促銷信息要消費者不知所措,無團購不買、無活動不去賣場的惡性循環要家電廠商叫苦不迭。
日系放水引發價格血拼
五一,彩電價格血拼到底,日系夏普、索尼、松下大幅放水,國產創維、TCL、海信、康佳等也是接連殺價。據石家莊北國電器營運中心副經理葉郁介紹,五一日系品牌部分優惠達到20%,大部分9折、8.8折。五一市場上國產電視47英寸3D電視最低已降至3999元,40英寸至43英寸的國產3D電視低價在3300元左右。
國產品牌雖在五一前都推出了高端云電視,但面對這些“白菜價”的沖擊似乎還沒有足夠的力量阻擋,石家莊TCL營銷中心市場部經理崔仲華告訴記者,家電市場整體不振,各大廠家血拼低價,高端產品市場占比還不到5%,這將重蹈彩電業曾經走過低價微利的覆轍。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日資彩電大幅降價與其近年來銷售陷入困境不無關聯,大幅降價可以迅速提升市場占有率,加速資金回籠,令其高端品牌形象逐漸平民化。在過去一年里日系家電廠商集體陷入巨虧泥潭。其中,索尼凈虧損達到5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創歷史最差業績,這也是自索尼自1958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連續四年虧損。液晶顯示器巨頭夏普的損失也達到3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6億元),成為夏普成立百年來的最大虧損。另一傳統家電巨頭松下則預計虧損達到7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8億元),不僅將創出松下的年度虧損紀錄,也創下了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
渠道混亂要消費者頭暈
據崔仲華介紹,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家電渠道無序競爭,每個品牌幾乎天天在策劃組織活動,團購、夜場、內部優惠、倉庫直銷能用的辦法都用了,接連不斷的促銷信息要消費者倍感疲態。以前賣場是平時沒有顧客,周末有,現在周末不做活動人氣也是不旺。市場的疲態,廠商的急躁,消費者的觀望,一些急功近利的活動其實是提前透支了市場,五一過后家電賣場冷清無比。
葉郁認為當前市場出現疲態,家電市場的季節性消費越來越不明顯,特別是房子賣得不好,家電剛性需求下降。每個家電廠商都在行動中,尋找突破點。在逆境中只有不停地挖掘潛力,才能立于不敗。北國電器現正在醞釀新的一波大型活動。
面對鋪天蓋地的家電促銷信息,石家莊張女士也是暈頭轉向,她隨意打開自己的手機就可以看見無數條家電信息,有單品牌的,有賣場的,宣傳優惠一個比一個高。她說她以前去過幾個團購、夜場,感覺自己中意的產品優惠不大,所以現在對這些信息興趣不大。
刀片利重陷拼量泥潭
眼下,廠商賣力地吆喝,不過平板電視企業的獲利之路卻是越發艱辛。“平板電視行業的利潤薄如刀片。”有業內人士自嘲,而今一臺32英寸液晶電視的售價甚至不敵一件女士外套。
在中國,平板電視的利潤率早年能達到50%,但歷經數輪價格戰之后,平板電視全行業的凈利潤率已經降到3%左右。據三星電子2011年第四季財報,其2011年平板電視整機銷售利潤率僅為2.4%。
利薄為了生存只能上量,市場研究機構WitsView及中國調研合作機構群智咨詢公布2012年3月份國內6大電視品牌整機出貨及面板采購報告顯示,中國6大品牌今年3月份電視整機出貨量達333.1萬臺,月增達29%,年增達52%。預期4月份出貨量還會續增至435萬臺,月成長率估達31%。
電視品牌方面,WitsView指出,今年第一季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出貨量達4670萬臺,預估將占2012年全年度全球液晶電視總出貨量20.9%。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視大廠TCL在2012年第一季出貨量達到252.2萬臺,已經超越日系品牌Sharp的230萬臺,一舉登上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出貨量排行榜第6名。此外,海信Hisense排名全球第8位,創維Skyworth排名第10位,同樣受到矚目。WitsView預估,在中國五一假期促銷,以及7月份倫敦奧運效應帶動下,2012年第二季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可望季增8%(挑戰5000萬臺以上)。有人預言,中國彩電業如果重蹈低價覆轍,將會重新淪為“家電搬運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