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深交所正式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并自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對近年來上市熱潮的安防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沖擊。上市企業該如何讓自己面臨不退市的尷尬局面?
新規則明確表明,財務報告明顯違反會計準則又不予以糾正的公司將快速退市。在退市標準方面,根據最新的上市規則,公司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及因財務會計報告存在重要的前期差錯或者虛假記載,對以前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追溯調整,導致最近一年年末凈資產為負等情形,將暫停上市。
與此同時,公司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深交所三次公開譴責、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等情形下將被終止上市。
由此,創業板退市制度正式出臺,自2008年出臺的創業板市場或將更規范地走向市場化軌道。有評論說,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正式出臺,對于創業板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負面消息,尤其是對于那些業績差的創業板公司,退市制度的正式出臺或為其敲響了喪鐘。
確實,自創業板設立以來,創業板上市公司“三高”、“超募”、“高管離職”、“破發”、“圈錢”、“造富”等爭議便一直如影隨形。而隨著退市制度的出臺,一些前期上市資料造假、沒有業績支撐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將大幅增加。
對于近兩年來經歷了密集上市潮的安防行業來說,這一消息無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俗話說,“多錢善賈,長袖善舞”,毫無疑問,雄厚的資金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安防企業大多屬于中小企業,創業板市場成為了安防行業不可多得的機遇,部分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希望借助登陸資本市場來實現規模裂變、核心技術突破、解決困繞多年的資金問題,為今后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創造機會。
在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包括海康威視、浙江大華、賽為智能、達實智能、安居寶、英飛拓、捷順、迪威視訊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先后在中國證券交易市場掛牌上市,以安防為主業的企業上市隊伍驟然達到30余家。
今年2月1日證監會公布的220家創業板IPO申報企業中,包括深圳景陽、珠海安聯銳視、東方網力在內的安防企業也居其中。
政府政策的推動以及投資者對安防前景看好,也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安防企業上市熱。據中國安防協會統計,2010年,安防企業達到了2萬5千家左右,從業人員約120萬人;行業總產值達到2300多億元,其中安防產品產值約為1000億元,安防工程和服務市場約為1300億元;全行業實現增加值800多億元,比2005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23%以上。中國制造約占全球安防產值的10%,外銷占20%左右。
而《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安防產業“十二五”的總體目標是產業規模翻一番,年增長率達到20%左右,2015年總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實現增加值1600億元,年出口產品交貨值達到600億元以上;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安防運營及各類服務業所占比重達到20%以上。
盡管安防企業上市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上市首日開門紅的安防企業也比比皆是,諸如海康威視、大華等企業上市之后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均獲得了較大的增長,然而,從往期的上市公司年報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安防上市企業漲跌互現的情況,甚至還有業績嚴重下滑的企業。
上市企業該如何讓自己面臨不退市的尷尬局面?“上市只是企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企業應該不斷提升公司在各層面的管理水平,把上市作為企業發展策略中的重要一步。”作為安防上市企業的前車之鑒,去年中小板市場上的年度“業績變臉王”漢王科技的慘痛教訓讓人記憶深刻。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在創業板退市制度正式出臺之時,有人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