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液晶電視剛剛普及沒有幾年,全球平板產業就要向OLED轉型呢?答案無外乎兩點:OLED產品效果更好,成本也更低!
OLED,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OELD),是一種典型的半導體發光技術。具有半導體發光的高效性、易于數字化管理和高設備可靠性等優勢,被稱為“夢幻型”的顯示技術。
傳統液晶顯示技術的主要缺點在于設備溫度適應方位窄(液晶必須在液態下工作)、顯示器可視角度狹小、被動發光結構復雜、色彩顯示效果不及等離子、CRT等產品。等離子顯示技術的特點是色彩優于液晶技術,但是也存在可是角度、適用環境方位等的限制。OLED顯示技術則能有效彌補液晶和等離子顯示技術的的這些不足之處,同時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OLED顯示技術除了具有液晶和等離子的諸多優點外,在產品的可靠性、色彩表現、適用性、柔性化產品設計、超薄設計、節能設計等方面還具有獨特的優勢:OLED顯示技術的優點可以這樣形容:把液晶顯示技術、等離子PDP顯示技術、CRT顯示技術,這三個已經在民用和消費市場貸規模普及(含普及過)的顯示技術的所有優點集中在一起,并拋棄大多數的缺點,就成了OLED顯示技術的主要特點!——正是這種巨大的性能優勢,才促使全球眾多企業努力發展OLED顯示技術。
但是,OLED產品一旦進入市場,則還會具有另一個巨大的優點:成本更低!
于占全球彩電市場8成以上的液晶技術比較,OLED顯示產品的結構、制備工藝更為簡潔:OLED主動放光,不需要背光源組建:光源、光源驅動、導光板等;同時,液晶和OLED的像素驅動方面都采用TFT或者類似結構(區別在于OLED是電流驅動,LCD是電壓驅動),成本和工藝相同,或者相似,因此OLED生產線能利用LCD生產線改造,整體前期投入會比LCD低三分之一到一半。
在LCD產品替代CRT產品的過程中,成本就起了關鍵作用。如果不考慮專利技術的知識產權成本,CRT電視體積巨大、用料成本高,而且需要大量的金屬銅作為陰極射線偏轉電磁場發生器。因此,與LCD液晶技術主要是朔料、樹脂、玻璃和特種化學材料,同時產品體積更為輕薄的特點比較,在同等顯示畫面大小下,CRT電視的成本至少是LCD的150%。LCD液晶電視的這種成本優勢,使其能夠迅速淘汰傳統CRT產品,并雄霸全球彩電市場(雖然其顯示效果不如CRT出色)。
而在OLED時代,OLED產品的成本渴望比LCD更低,同時顯示效果甚至會超過傳統的CRT產品。正是這種特色OLED也被稱為夢幻科技,被認為是21世紀顯示產業的唯一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