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是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喬布斯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喬布斯做到了,iPhone、iPad相繼引發了兩場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前者成功重塑了手機行業,后者則正在顛覆電腦產業。
但這并不是終結,《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記錄了喬布斯另一個夢想,“我希望開發一款易用的電視,它將能夠與所有iOS產品和iCloud同步,用戶將不再需要擺弄DVD影碟機的遙控器和有線電視。”
喬布斯的后繼者正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公司名為iPanel的智能電視產品將在今年5月投產,第四季度正式發布。只不過這一次蘋果不再是獨行者,三星、聯想、索尼、夏普甚至國內的TCL、創維、康佳、長虹、海信等眾多IT和家電企業都在智能電視領域布下重兵!
智能電視,真的能夠再一次改變世界嗎?
遙控器,是時候說拜拜
未來我們將肯定不會再用手拿遙控器看電視,智能語音功能憑語音指令就可以完成電視換臺、節目查詢、網絡瀏覽等多種操作
“開機”,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口令,電視機就會自動打開,并開啟語音控制功能;“我想看新聞頻道”,電視畫面就會立即跳轉到新聞頻道;“今天的天氣情況怎么樣”,電視自動搜索天氣信息呈現在畫面上,并提示你是否適合出行……電視任你予取予求,甚至你只是抱怨“今天的心情不太好”,它也可以安慰你,“放輕松,不用想太多”……
這并不是科幻電影里面的場景,而是在智能電視上已經實現的功能。用語音命令控制取代傳統的紅外線遙控器成為電視機人機交互的主界面,是目前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眾多智能電視廠商一致努力的目標。
像當年iPhone以觸控操作成功取代了傳統手機的按鍵操作一樣,眾多智能電視廠商都認為選取最容易被用戶感知的環節——“操控方式”作為突破口,是引爆智能電視市場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這種改變無疑是具有吸引力的。最近一直在為新房裝修奔忙的廣州市民張磊就對賣場中營業員的語音控制演示場景印象深刻。“動口不動手”的確是一件讓人享受的事情,原來的電視機遙控器太復雜了,菜單一層又一層,用起來費勁,還是用說的省事兒。平常電視遙控器經常找不到,好一陣忙活,哪有語音控制方便啊?”張磊對于蘋果公司將推出的智能電視產品很期待。“我用過iPhone 4S上的Siri語音助手,真的挺好玩,如果蘋果的智能電視上也有這樣的智能語音助手,那肯定很棒。”
值得張磊期待的還不僅僅是語音控制。在今年初的美國CES大展上,不少廠商展示了可以使用手勢操控的智能電視產品。通過電視機內置的攝像頭捕捉使用者的面部信息,智能系統不僅能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將符合用戶個人觀看習慣的視頻內容或者資訊信息優先推送到屏幕上,還能根據用戶的手勢動作來切換頻道、調整音量、瀏覽網頁、查看文件……
就像近年來在家用游戲機市場上大熱的任天堂Wii和微軟Xbox 360 Kinect套裝一樣,動作捕捉技術也將成為智能電視在操控方式上革新的重要方向,并且和語音命令控制一起,向傳統的遙控器發起一場革命。
“未來我們將肯定不會再用手拿遙控器看電視”,海信電器多媒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簡志敏表示,智能語音功能憑語音指令就可以完成電視換臺、節目查詢、網絡瀏覽和文字輸入等多種操作,甚至還能互相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除了手勢、人臉識別等交互方式外,還能夠將手機、平板電腦變成智能電視的遙控器,實現跨屏操控,以及不同設備間的內容共享。“電視的內容可以同步到手機或者平板上,不管你是在蹲廁所還是躺在被窩里,都不會錯過想看的電視節目”。
玩電視,才是魅力所在
開放性是智能電視的最大特點,消費者無需再頻繁地更換電視機,只要更新軟件就能實現升級換代,每個家庭的電視都是個性化的
在張磊的新家必備電器采購清單中,“一臺42寸或者47寸的智能電視”的字樣赫然在目。但就在不久前,張磊還曾與妻子就“是否有必要購置電視機”這個問題產生分歧。
“老婆認為買電視沒有什么必要性,因為我們已經很久沒怎么看過電視了。現在電視的內容太單調了,就那么多電視臺,只能被動地看,遇到不好看的節目想快進一下都不行。所以我們更喜歡用筆記本電腦或是iPad上網看電視劇、電影,還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瀏覽網頁、刷微博、玩游戲,老婆覺得沒什么必要買臺電視做擺設。”張磊說。
其實,像張磊夫婦這樣已遠離電視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海信集團歷時八個月進行的一項關于電視的調研顯示,65%以上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看電視,看電視的人越來越老,越來越少,越來越挑。不僅是我國,獨立移動廣告網絡InMobi的一份涉及18個國家、2萬名受訪者的移動媒體消費研究顯示,現在消費者在移動終端上花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電視。
一連串的調查數據,讓曾經是家庭娛樂中心的電視機行業感到空前的尷尬和緊張,“電視已死”的聲音時有傳出。如何將沉迷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智能終端的消費者重新吸引到電視機前,是擺在國內外彩電廠商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目前,電視廠商基本達成了共識,那就是智能電視。賦予電視機更多的功能,搭載更多的智能應用,推動單一的“看電視”向“玩電視”的轉變。
對于智能電視究竟應該怎么玩,目前業界還存在一定的分歧。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認為,智能電視就是尺寸更大的電腦,但創維研究院副院長李海鷹卻不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智能電視是用戶功能可以根據需要增減的個性化電視”。
不過,不同廠商基本都能達成共識的是,智能電視除了收看電視節目的基本功能之外,還搭載強大的操作系統,內置開放式平臺,支持多媒體應用,能夠接入互聯網,連接電視程序應用商店,用戶可以自行安裝、卸載豐富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并能夠實現語音、觸摸、手勢等人機互動方式,并與手機、平板電腦等其他個人智能終端實現互聯互通。
李海鷹表示,開放性是智能電視的最大特點。首先,消費者無需再頻繁地更換電視機,只需要升級軟件就能夠實現電視的升級換代;其次,電視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喜歡玩游戲、刷微博、看視頻,還是在線購物、網絡聊天,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安裝相應的軟件,每個家庭的電視都是個性化的。“這改變了電視產業的生態,以前是我們研發生產怎樣的電視,消費者就用什么電視,現在是我們要問消費者有什么需求,然后生產出滿足他們需求的電視。”
拼應用,專屬開發欠缺
目前智能電視上采用的Android系統已有數十萬應用程序,但大多針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開發,這和智能電視的需求有較大差異
上周六中午,廣州國美維多利廣場店,年逾六旬的廣州市民李正明體驗過智能電視的視頻點播、體感游戲等功能后,大呼過癮,不過他卻沒有馬上下單購機。
“這些東西玩倒是好玩,但是現在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兩個人,估計靠我們自己琢磨,可能很難玩得轉。”有同樣顧慮的還有家住番禺的全職主婦田愛芳,她直承自己對于高科技的玩意兒有些“恐懼”,“智能電視?估計很難用明白。”
對此,金山首席安全專家李鐵軍表示,智能系統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上的應用相對更為成熟,但電視機作為客廳使用的設備,有它獨特的使用方式和特定的用戶群,簡單平移手機及平板電腦系統的使用操作并不適合智能電視,反而有可能讓用戶上手難度更高。
簡志敏也提到,智能電視的使用要有樂趣,但這種樂趣不能太復雜,需以簡單的操作為基礎,因此在一些功能開發上也會進行調整。“針對電視屏幕大、輸入也不方便的特點,我們開發一款叫‘圍觀’的應用,可以更方便地分享視頻,包括正在收看的電視節目”。
然而上手難度較高、人機界面不夠直觀還只是智能電視在現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要想讓智能電視真正被用戶“玩”起來,度身定做的應用程序是否足夠豐富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在廣州蘇寧電器正佳店多個彩電品牌專柜進行試用體驗時,南方日報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品牌的智能應用商店內,都僅有100款左右的應用程序可供用戶選擇,根本就沒有達到部分廠商所宣稱的上千款,與手機及平板數萬款應用程序相比,更是存在巨大差距。而且電視的精品應用程序更少,很多是手機或者平板的“電視復制版”。
三星電子在線業務部電視APP項目經理何子藝介紹,雖然目前智能電視上普遍采用的Android系統已經有多達數十萬的應用程序,但大多針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開發,且應用開發方向主要針對辦公和個人娛樂,這和電視主要擺放在客廳供全家人使用的需求有著較大的差異。
因此,針對智能電視的應用程序還需要有更多廠商進行有針對性地開發才能真正讓“玩電視”成為現實。“比如說在客廳會有很多和老人孩子互動的需求,智能電視應用程序應該多一些這方面的內容。而且電視機的分辨率大多為的1920×1080,遠高于手機和平板,相關應用程序也要進行專屬開發才行。”
不僅如此,和傳統電視只是通過電視信號接收固定頻道的內容有所不同。智能電視普遍具有互聯網屬性,由此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也將備受考驗。尤其是在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電視產品大多使用谷歌的Android系統的情況下,其安全風險更是值得高度關注。
對此,李鐵軍表示,雖然相對于智能手機每天出現最高20多萬個病毒樣本,智能電視能夠監控的病毒樣本僅有1000個,但消費者仍需警惕智能電視的安全隱患,“包括下載軟件、應用云服務等的過程中都存在風險,部分應用中植入有偽裝過的有害程序,比如在用戶進行電視購物時盜取個人銀行賬戶信息,再比如通過電視機的3G芯片獲取電視的位置,從而造成用戶家庭隱私泄露等”。
李鐵軍建議,智能電視用戶盡可能在官方指定的應用商店下載軟件,而不要輕易在第三方下載,以減少遭遇惡意軟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