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關稅上調 過時論調再泛起
中國從4月1日起上調部分液晶面板進口關稅,32英寸及以上液晶面板取消3%的優惠關稅,恢復5%的進口關稅。盡管事前已有風聲,但是新政策一公布,還是引起千層浪。這背后涉及的是民族液晶面板業要不要扶持、如何扶持的問題。
行業分析人士劉步塵認為,去年在中國生產的電視數量達1.1億臺,國內銷售4000萬臺,出口約6000萬臺。這意味著中國大概需要1.1億張屏,但本土只能提供1000多萬張屏,扶持這一塊有什么意義呢?大部分還是靠采購。“這種扶持政策,只能使一小部分企業受益”。
而且,“這個政策能不能扶持本土的面本企業,我認為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劉步塵認為,中國本土面板的生產能力以及技術能力同國外的差距還很遠。這使得很多整機企業更愿意選購國外面板。
劉步塵還認為,政府扶持的面板產業,是一個即將淘汰的產業。他分析稱,從今年開始,索尼、三星和LG紛紛發力OLED電視,而三星的力度更大,已經把LCD事業部分開,專門成立了OLED事業部。在3~5年之內,OLED電視就會取代現在的LCD電視。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業內分析稱,此番調整,有利于國內面板廠商的產能消化和市占場率提升。
目前,中國的面板企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內地的液晶面板市場被韓國、日本、臺灣地區所操控。反觀內地面板廠家,京東方、熊貓、華星光電,都還處在盈利不佳的階段。京東方僅去年就虧損了30億元。
“之前3%的進口關稅等于免費讓國外企業進來。”TCL多媒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這種壟斷的核心領域,應該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保護國內企業。
此次微調對于國內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保護,有利于刺激國內整機廠商采購國產面板,提升國產液晶面板產品的競爭力,也有助于減緩京東方、華星光電的短期經營壓力。
不過,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光靠保護不行,保護不利于成長。”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負責人謝勤益也提醒,內地廠家仍需在技術與產能穩定性方面趕上韓國與中國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