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即便在六代線主要轉向PC需求面板的生產的背景下,全球液晶面板開工率也很難突破8.5成。而一旦個別企業低于8成的開工率,則無論如何都難以避免該企業的業務虧損。
預計,2011年三星電子LCD面板業務凈虧損依然將達到2200億韓元(約1.96億美元);其主要競爭對手LGD則出現9910億韓元(約8.84億美元)的凈虧損;臺灣地區的友達和奇美2011年的凈虧損將分別達到570億和663億新臺幣(分別為19.3億美元和22.45億美元);國內京東方、華星光電液晶面板業務也報虧損。
事實上,以8代線的產能計算,只要一條線的“計劃外投建”,就會造成全球性的LCD供應過剩。目前,三星已經終止了2010年討論的,旨在以超越夏普為目標的11代線建設計劃。其預期中的蘇州8.5代線則可能成為三星最后一條LCD面板線。——三星已經為液晶面板投資在規劃“句號”,但是這并非競爭的結束。
正因為液晶面板投資的巨大導致了今天投資主體不可能被幾家企業壟斷,從而出現了蜂擁而上的景象;又因為每條線的產能巨大,所以只要投資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產能過剩就不能避免——這也是我國為什么液晶面板投資需要中央一級的審批的原因。
但是,另一個問題則是,液晶面板(完成后段模組計算)占據單純性顯示功能液晶產品成本的85%以上,占據單純性功能的液晶電視80%以上成本,綜合衡量占據液晶電視產品78%以上的成本:所以,液晶彩電企業沒有穩定可靠的面板供應,就不是虧損與否的問題,而是能否生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