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安防一直以人防為主,在技防上幾乎是空白!鞍卜揽抗贰钡恼f法在很多農村地區都普遍流傳。隨著“十二五”期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部署和實施,我國農村地區消費結構和能力正在發生著變化,同時平安農村建設也提上了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
農村安防中最關鍵的是人身和財產管理。筆者在徐州出差時針對新農村安防問題做了一些了解。東鄉鎮經濟發展比較快,不少農村在主要路口、街道、村口等地方安裝了監控系統,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為主。不過這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嘗試從整體來講影響也很小,畢竟其他地區鄉鎮的經濟基礎跟不上也不可能跟著做。普遍來看,目前我國農村安防產品的應用相對城市來說還比較初級,技術防范水平還比較低。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基數大,隨著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農村空巢現象日益嚴重,在家的老人和小孩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農村安防無疑是中國安防行業的又一增長點。
按理說,既然農村安防是安防行業的一個大市場,卻為何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呢?
首先是意識問題。安防市場受心理影響很大,在廣大農村農民更注重的是實用性。由于農民對于安防產品的認識不夠,接受程度較低,認為安防產品“可有可無”;另一方面,從當前整個中國農村市場來看,受消費水平的制約,老百姓并不愿意主動花幾十甚至幾百元購買一個安防產品。
其次是地域限制。我國農村地域廣泛,區域發展不平衡,南北農村市場也呈現不同的需求和應用特點。比如,在河南、河北、東北、甘肅、內蒙古等北方地區,由于生產和推廣小型家用報警器的廠家較多,價格比較低廉的報警產品為大家所認識并受到歡迎,因此大多數家庭以報警器為主,而南方經濟比較發達,基于財產保護的需要,很多地區是由當地鄉鎮政府、村委會或技防部門出資,統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受地域特色因素制約,企業很難跨區域發展。
再次,產品開發要根據實際需求因地制宜。農村居民更歡迎功能單一、質量穩定、價格低廉的產品,強調產品的實用性,而不是產品的附加值和精神體驗。因此,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上,不能照搬照抄,或者不加區分直接將在城市受歡迎的產品銷往農村。
在現階段,安防產品在中國老百姓心里還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產品,農村安防市場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與資金支持。2011年公安部下發了《關于在農村地區開展安全技術防范工作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年,在80%以上的東部地區,70%以上的中部地區,60%以上的西部地區的鄉鎮政府所在地和城鎮化、工業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地區,建立以視頻監控和聯網報警系統為主體的技防系統。政府在這些方面的舉措已經在陸續出臺,各地方也有很多相關的利好政策。
大家都知道,家電下鄉為家電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廣大農村地區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假如政府加強農村安防宣傳,安防意識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否會能夠得到提高呢?政府能夠以資金補貼的方式扶持農村安防市場,讓安防產品也“下鄉”,那農村安防工作的開展是不是能夠得到順利推進,既滿足了廣大農民的需求,也為安防企業創造了市場空間呢?
在安防中華行合肥地區的活動中,工程商向先生談了自己關于農村安防一些經驗。首先是真正適合農村安防的產品還比較少。農村地區的通信不發達,所以農村地區目前使用的報警和監控設備大多以單一產品應用為主,聯網程度非常低,功能單一,不能有效聯防,僅有少數地區通過運營商的系統實現了聯網。此外,做好安防設施的保護工作也非常重要。農村監控設備被偷盜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監控設備還發現被暴力破壞了。所以在安裝合適的監控設備的同時也要做好設備本身的防盜防暴的工作。
新農村新安防,前景廣闊,卻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