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視像行業協會售后服務委員會副主任顏杰先
旨在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平板電視機三包政策,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消費者維權和執法部門依法行政提供技術性參考;為智能網絡電視機等平板電視機的售后服務商和網絡環境、內容服務商提供產品售后服務責任與義務的制度與辦法的《智能網絡電視售后服務規范》及《平板電視名詞術語規范》,日前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頒布實施。
制定兩個規范是貫徹落實國家三包政策的具體措施
從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處了解到,目前我國平板電視機已經成為我國電視機市場的主流產品。據統計,2010年投放市場的數量達到了3900萬臺,預計到今年底,其社會擁有量將突破1.1億臺。其中,近年來發展起來并迅速進入消費市場的智能電視,由于具有開放式平臺、搭載了操作控制系統和應用系統,可以安裝由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不僅對電視機的功能進行了擴充,并可以實現上網功能,因此深受消費者青睞。
郝亞斌說,目前平板電視機的種類繁多,各種電視機的名詞術語不統一,內涵意義含混不清,智能電視機的售后服務不僅涉及到電視機生產企業對電視機硬件的維修責任,同時還涉及到網絡環境和內容服務商的售后服務責任,而當前國家平板電視三包政策僅是一個涉及到電視機硬件方面的原則規定,并未涉及到智能網絡電視機等新型機種在使用網絡環境和內容服務商方面的售后服務責任。因此,為了進一步在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尤其是在智能網絡電視售后服務方面,貫徹落實國家平板電視三包政策精神,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制定頒布了《智能網絡電視售后服務規范》和《平板電視名詞術語規范》。
郝亞斌介紹了制定兩個規范的基本原則及主要內容:
上述兩個規范是在國家相關政策框架之下制定的,并受其約束。
《名詞術語規范》既應滿足科學、準確性要求,又要簡明扼要、淺顯易懂。
《智能網絡電視規范》既要充分滿足網絡化、智能化電視機的特殊使用和應用環境要求,又要體現電視機硬件安裝、調試、維修方面的現行的基本制度性規范。
《平板電視名詞術語規范》的主要內容:
本規范從名詞定義、簡單工作原理及主要構成部件等方面對LCD(液晶)電視、PDP(等離子)電視、OLED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數字電視、有線電視、地面數字電視、衛星數字電視、全高清電視、3D電視、色差式3D電視、偏光式3D電視、快門式3D電視、全高清3D電視以及云電視分別作了論述。
《智能網絡電視售后服務規范》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為智能網絡電視的安裝、調試、維修操作規范:
規定了電視機行業售后服務部門,以及由生產企業授權的服務商的售后服務行為。其中包括了產品的裝配、安裝、調試服務;維修服務;使用環境要求;典型的網絡搭建方式;裝配、安裝、調試、維修服務商的資質要求與管理;安裝、調試、維修服務之前的準備工作,及上述工作的流程程序;
第二部分:網絡故障的處理流程及其斷定的方法:
規定了電視機故障與網絡環境故障以及內容服務故障的判定與處理方法。
郝亞斌指出,平板電視機(特別是智能網絡電視機)的售后服務工作,是一項技術性、社會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電視機生產企業、網絡環境和內容服務企業的利益;是電視機生產企業質量保證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產企業發展,產業升級進步的重要動力,做好產品售后服務工作(特別是智能網絡電視機),是產品生產、安裝調試、維修服務企業和網絡環境、內容服務商共同的社會責任。希望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與監督下,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電視機消費與市場環境,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平板電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