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5日,南亞最具規模的衛星暨有線電視行業商展(SCAT India 2012)在印度孟買舉行。幾十家中國廠商齊聚孟買,期望能夠從中尋找商機,四川長虹集團也在商展上亮相。作為較早進入印度的長虹集團,主營業務是機頂盒的銷售,而不是眾所周知的家電。
據統計,長虹的機頂盒在全球銷量約800萬臺左右,印度就占了至少四分之一。對于長虹來說,家電等產品進軍印度市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作為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印度總經理,這已經是蔣立清常駐印度的第五個年頭了。這五年,用蔣立清的話說是“趕上了好時候”。
數字化浪潮下的機遇
見到蔣立清的時候,他頭天剛從新德里飛回孟買。風塵仆仆的他一聽說是家鄉的報紙華西都市報來到孟買,立刻爽快地答應了采訪要求。平頭、無框眼鏡,即使在孟買近30℃的高溫下仍然身著襯衫和西褲,顯得十分職業和禮貌。
在他辦公和居住地點附近一家餐館,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這幾年的經歷。2007年底,他被公司派往印度考察市場,當時大多都是10多天的短差。2008年,意識到印度市場巨大的潛力和可行性后,他和另外兩位同事便開始常駐印度。“我們主要是待在孟買,但是要全印度到處跑,因為印度各邦的情況不一樣,而且這個行業的競爭很激烈,我們必須不停維系現有的客戶,同時尋找新的客戶。”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機頂盒,之所以沒有直接進行家電特別是電視機方面的業務,和目前印度電視機市場的格局有很大關系。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有線電視市場,現有超過8000萬戶收視家庭,但對于大多數印度人來說,電視機還屬于高檔消費品。不過,巨大的市場潛力早就吸引了日韓廠商,相比中國企業,日韓企業進入較早,索尼、三星、LG等品牌已經穩穩地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和銷售渠道,因此,對于中國品牌來說,目前進入電視機市場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已經在和一些大的家電賣場在談,未來肯定要慢慢地進入印度市場。”蔣立清說。《SATELLITE & CABLE TV》(《衛星與有線電視》)雜志的DinyarContractor先生介紹說,從1982年開始,印度擁有電視的家庭快速增長。
但是,他們只能收到Doordarshan在每個城市播出的唯一的一套電視頻道節目。那時,印度對于電視頻道的需求極其強烈。從1988年開始,有線電視系統才逐步在印度發展,能提供一到兩個電視頻道。1992年8月,衛星電視進入印度市場。這是印度電視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巨大市場背后的挑戰
回憶起剛到印度的艱難歲月,蔣立清感慨頗深。“那個時候主要是韓國的廠家,他們進入較早,而且直接配套生產數字電視,我們很難與之抗衡。”隨后,2009年,長虹、創維、九洲等中國廠家陸續進軍印度,因為機頂盒中的加密軟件都是跟幾家國際知名的大公司合作,這些公司在印度享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好人脈,通過加密公司,長虹找到了多家運營商,逐漸建立起自己在業界的口碑。這兩年,大多數的機頂盒已經變成“Made in China”。“現在我們已經大約占有10%的市場份額,而且每年的銷量增長速度很快。”蔣立清說。五年來的東奔西跑,讓蔣立清已經十分適應印度的生活。拿起菜單,他熟練地介紹起印度的美食來。哪些食物屬于南印度,哪些菜品屬于北印度,他仿佛在向記者介紹家鄉的綿陽米粉一樣熟悉。吃飯期間,我們還偶遇海運集團的中國同胞,“在孟買的中國人大多都住在這附近,而且大家因為經常會一起參加大使館的一些活動,所以還比較熟悉。”蔣立清說,在印度的一些四川老鄉,還經常在一起喝酒、吃火鍋。印度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同樣面臨著種種障礙。在出臺了《2011年有線電視網絡(規定)法(修正案)》后,印度信息和廣播部部長Ambika Soni就表示,他們正在努力降低機頂盒的成本,以確保用戶可以接受機頂盒的價格,“機頂盒安裝及租用的價格都
將下降。”對于價格的控制僅僅是一方面。在印度,電視節目的運營高度自由化、市場化,這是一把雙刃劍。益處是并無一家電視運營商獨大和壟斷,給廠家特別是民營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平臺;挑戰是紛繁的運營商需要及時的維系和服務,每家運營商不同的要求給長虹出了一道難題。因此,定制化的服務不僅是必須的,優質的售后服務也必須跟上。“我們有七八個工程師常年來印度出差,售后服務則主要交給第三方公司,畢竟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務團隊花費較大。”蔣立清說,目前印度一些本土機頂盒公司也在慢慢成長之中,如何面對韓國企業和印度企業的圍堵,這是以長虹為首的中國企業所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