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長虹最近捷報連連,11月初,長虹“虹色風暴”智能體驗活動在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圓滿結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三天時間銷售電視產品5萬余臺,其中智能電視銷售超過2萬臺,占比高達48%。而在華中的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五省消費者就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了,同樣是三天時間,近10萬臺的電視銷售,現場體驗并購買智能電視的用戶超過了5萬人,智能電視銷售量占比達到驚人的51.6%。
邁入10月傳統彩電旺季,長虹智能電視銷售迎來爆發式增長,這與其全面智能化戰略是分不開的。據長虹介紹,智能時代來臨,電視PC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長虹早就瞄準這一產業升級的大好商機,除了去年放棄網絡電視外,長虹在技術、產品、屏體、APP應用、渠道等產業鏈各環節率先布局。近期長虹所取得的業績表明,長虹占得了產業升級的先機。
以PC的標準打造高性能電視
眾所周知,以前消費者在選購電視的時候,一般都會關注畫面清晰度、聲音、多少接口、是否支持流媒體、能否上網等等,自智能電視面市以來,人們對選購電視的關注點開始轉移到產品硬件配置上來。
這是因為,智能電視的能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操控體驗,在電視上能運行諸多應用和程序。假如電視的硬件配置較低,則使用體驗必定大打折扣,因此,智能電視PC化的趨勢已經越來明顯,也就成為消費者選購的重要參考。
記者了解到,長虹Ciri智能語音電視以PC的高配置硬件打造,率先裝備了強大的芯片,以B3100系列為例,搭載Dual CA9雙核芯片,主頻效能3.6G,相對性能提升4倍。配合DDR3/8Gb內存,系統更流暢,體驗感更佳。
由此,長虹智能電視可以確保其Ciri智能語音系統、多屏互動、體感游戲、在線影視、高清多媒體等人機互交更加順暢,更加符合智能時代的特點。
基于商業模式的長虹智能
記者還了解到,長虹的智能戰略與同行的最大差異是基于商業模式來做智能。基于這商業模式發展起來的產業鏈、應用平臺、用戶資源,是實現智能戰略真正轉型的鑰匙。
長虹表示,商業模式必須基于“用戶數量”,而要想獲得用戶數量,就必須做好以電視終端為主的差異化“智能應用”,長虹對智能研發團隊、規劃團隊、市場團隊要求,必須要用豐富的、適用的、超前的、明顯有別于同類產品的應用來發展用戶,這就是所謂的“讓科技為用戶創造價值”。
關于實現應用的差異化,據長虹負責人介紹,這個需要靠商業運營可持續和強有力支持,這個運營是整個業務鏈的聯動,其中涉及智能系統、應用APP、內容服務、電信通路、跨界產品、多渠道融合的終端等。
除了智能產品本身,還要思考如何做終端、推進商業模式、市場推廣解決后續的內容提供以及怎么實現持續的系統及應用升級等方面,長虹表示,這是一套完整的運營流程,后續都可以去迅速組織,快速實現,這張消費者看不見的后臺服務網,才是長虹在智能服務領域最有價值的。希望長虹能帶給我們更智能化的應用,更人性化的生活。